炭疽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分为农业型、工业型。前者感染来源主要是患炭疽病的牲畜,后者主要是皮毛工人接触污染炭疽芽胞的兽皮而受感染。我国内蒙、宁夏、青海、河北、东北、山东等省本病较多,多为农业型,其它地区也有发生。昆虫叮咬也是可能的传播途径,昆虫可机械带菌但作为炭疽媒介流行病学意义不大。
人患本病与职业有关,因接触病畜、皮毛,吸入带芽胞的空气、尘埃或吞入炭疽芽胞可引起不同类型炭疽病;人与人之间不易传播。
本病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男女老幼均可发病,主要决定于接触机会多少,如夏季皮肤多暴露,接触染菌的机会多,皮肤型炭疽就多。
影响本病流行和扩散的因素,取决于该地区感染来源的数量、病原体的毒力、机体易感程度等,另外炭疽发病和土壤的微小环境有关:湿度较大、碱性石灰质土壤、富于有机物的土壤,特别是埋葬炭疽病畜尸体,被病兽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或因屠宰病畜被本菌污染过的地方,往往形成持久的炭疽疫源地。对这种地区要采取彻底消毒措施。
因本病是一种动物传染病,平时重点应放在动物炭疽病防治上。如果有炭疽疫情发生,可采取下列措施:
(1) 对病人隔离治疗: 皮肤炭疽患者隔离至创口痊愈痂皮脱落为止,其它型患者待症状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二次阴性(间隔5天)后方可解除隔离。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被褥、衣服等要按芽胞菌严格消毒。对疑似患者,在细菌学诊断以前,应先按炭疽治疗。
(2)检疫及病畜管理: 发现病畜应及时隔离治疗,对疑似炭疽死亡的动物不应进行解剖,应将尸体焚烧或深埋两米以下,并在尸体上撒大量漂白粉,对接触的牲畜应进行疫苗接种。
(3) 对病人的接触者,不留验,但应进行医学观察8天。
(4) 进行免疫接种和服抗生素预防: 对人的免疫,我国采用本国的减毒活疫苗A16R,皮上划痕接种,免疫力可维持半年; 动物可用苏联CTИ疫苗接种。 流行区及流行季节前应对易感家畜普遍接种,经常接触动物和皮毛加工的工人也应接种。当发现生物武器攻击时,可普遍接种炭疽菌苗,对袭击区的暴露人、畜应口服抗生素(四环素或土霉素)进行预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