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媒传播可分为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两类。①机械性传播: 吸血昆虫吸血后,血中的病原体在其体内不发育繁殖,当再次吸血时,将病原体传给易感者。如厩螫蝇叮咬患炭疽动物后再叮咬健康人或动物,可传播炭疽。②生物性传播: 吸血昆虫吸血后,病原体在其体内发育和(或)繁殖以后再传给易感者。此种传播有的只经过病原体发育阶段,而数量不增加,如在蚊体内丝虫的微丝蚴。有的经过繁殖,病原体数量增加,如蚊体内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蜱体内森林脑炎病毒等。有的既发育又繁殖,如按蚊体内疟原虫。
虫媒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 ①由于媒介昆虫的孳生繁殖受气温、湿度、日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所以吸血节肢动物的分布常有地区性,因而一些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多呈地方性,如森林脑炎、疟疾等。②虫媒传播的传染病发病率升高季节与该媒介昆虫增多季节有关。如中国北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季节为7~9月,蚊虫密度高峰在6~8月。两者高峰曲线有关。③某些传染病有明显的职业特点,如森林脑炎多见于伐木工人和进入林区的工作人员。
虫媒传染病在老疫区,发病者多为儿童,在新疫区则无年龄区别。
判定一种吸血昆虫为该地某病传播媒介的主要依据是: ①该种昆虫在当地数量较多,为优势昆虫。②该昆虫的分布及数量消长季节曲线与该病流行季节相关。③该昆虫有自然感染者,在实验室能分离出病原体。④控制该昆虫后,某种病的发病率即相应减少或消灭。
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主要有:
蚊: 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东方马脑炎、西方马脑炎、黄热病。
白蛉: 黑热病、皮肤利什曼病、白蛉热。
蚤: 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
虱: 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
蜱: 森林脑炎、土拉伦菌病、Q热、地方性回归热。
恙螨: 恙虫病。
采蝇: 采锥虫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