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杆菌属分枝杆菌属,可使人发病的主要为人结核杆菌与牛结核杆菌。前者多经空气飞沫传播,后者多借牛乳传播。本条所述仅限于此两种结核杆菌的杀灭。结核杆菌为抗酸杆菌,不形成芽胞,离开动物机体后不能自然繁殖,但存活能力较强,可于多种自然环境中存活数日以至数月。开放性结核患者与病牛可不断排出结核杆菌,故消毒措施,特别是对痰液、空气、污水与奶制品的消毒,具有重要意义。自1882年,Koch分离出结核杆菌后,人们一直在研究、改进其消毒方法。但有关资料远较其他呼吸道或肠道病原菌为少,进展也较缓慢。
对结核杆菌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湿热处理。培养液中的结核杆菌,于60℃湿热下的热死亡时间为20min。在消毒工作中,对含结核杆菌的痰,须煮沸5min; 对牛奶,加热至61~63℃作用30min,或加热至71~72℃作用15~20s即可。
干热杀灭结核杆菌的能力远不如湿热,即使于100℃干热处理下,其热死亡时间亦需30min以上; 对干燥的痰,100℃干热作用60min仍不能将其中结核杆菌全部杀灭。干热作用较差,故消毒工作中少用。
紫外线照射可杀灭结核杆菌或使其毒力减弱。悬浮于2cm深自来水中的结核杆菌,当照射剂量为10,000μW·s/cm2时,对其杀灭率为99%,照射剂量增至20,000μW·s/cm2,杀灭率可达99.99%。紫外线对悬浮空气中的结核杆菌亦有较好杀灭能力,可用于室内空气消毒 (见“紫外线消毒”条)。日光对结核杆菌亦有杀灭作用。直接照射污染表面数小时,可将其上的结核杆菌全部杀灭,但对痰液,则需20h以上。X线照射,虽可使结核杆菌毒力减弱,但即使作用36h亦不能完全杀灭。电离辐射,当剂量为0.14Mrad时,对肉汤培养基中结核杆菌的灭活指数可达106。对污染物品消毒的剂量,一般为0.5Mrad左右。
结核杆菌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介于细菌芽胞与其他细菌繁殖体之间。结核杆菌之所以能对消毒药物有较强之抵抗力,与其脂类物质含量较高有关。分枝杆菌胞壁中脂类物质占其总重量的60%以上(干重),而其他细菌繁殖体胞壁中脂类物质仅占其总重量之1~20%。脂类物质高则疏水性强,由之阻碍某些化学药物对菌体的作用。各种分枝杆菌对消毒药物抵抗力的强弱大致与其含有脂类物质的多少成正比。
化学消毒剂中,酚类消毒剂对结核杆菌的杀灭作用较好,使用最多。常用为煤酚皂溶液与邻苯基苯酚皂溶液。消毒痰液时,加入等量的10%煤酚皂溶液,作用1~12h。醇类消毒剂,如乙醇或异丙醇对结核杆菌亦有较好的杀灭作用,适于处理皮肤、温度计与金属容器,但对痰液的消毒效果不稳定。含氯消毒剂,对结核杆菌虽仅具中等杀灭作用,但因价廉易得,仍常用于处理患者排泄物。对污水的处理,加氯量(有效氯)需达50~70mg/L,作用2~3h。碘对结核杆菌也有较好杀灭作用,多用于皮肤以及体温计等医疗器械的消毒。甲醛溶液与气体亦常用于杀灭结核杆菌,但经10%甲醛溶液浸泡一年之久的动物组织中仍曾发现有存活的菌体,故消毒病理标本时应予注意。过氧乙酸与环氧乙烷等对结核杆菌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但于结核病消毒工作中的应用不如前几类药物普遍。季铵盐类以及洗必太、吖啶黄、龙胆紫等,对结核杆菌的杀灭作用较差,不宜用于有关的消毒工作。
结核杆菌污染表面消毒常用药物
消毒剂 | 使用浓度 | 作用时间 |
乙醇 | 70% | 15~60min |
注: (1)丁基橡胶袋内熏蒸; (2)指福尔马林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