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营养与食品 >>四季豆食物中毒

四季豆食物中毒
 
摘要: 四季豆又名芸豆角、菜豆角、梅豆角、刀豆,是普通食用的蔬菜,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一般不引起中毒,但国内几个地区均有四季豆中毒报道。

四季豆又名芸豆角、菜豆角、梅豆角、刀豆,是普通食用的蔬菜,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一般不引起中毒,但国内几个地区均有四季豆中毒报道。一般认为中毒和四季豆的品种、产地、季节、烹调方法、进食数量有关。四季豆中毒在立秋至霜降前后(北方约在8~10月、南方约在10~11月)较为多见,进食贮藏过久或未炒熟煮透的四季豆较易发生中毒。进食50~100g或250~500g均可引起发病。四季豆品种繁多,产于青海、广东、甘肃、西安等地的高、矮四季豆品种均可发生中毒。

四季豆中毒的病因,目前认为可能与皂素、植物血球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关。皂素是植物中的一种甙类物质,对消化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食后可引起局部充血、肿胀及出血性炎症,另外皂甙大多能破坏红血球,有溶血作用。国内有实验研究将四季豆的全豆、豆仁、豆荚各部位的水提取液进行各种试验(泡沫试验、冰醋酸一浓硫酸试验、Molish反应)均为阳性,证实含有皂甙,其中全豆、豆仁、豆荚含总皂甙量分别为0.5~1.0g%,0.5~0.75g%和1%。植物血球凝集素为一种如抗体样可凝固红血球的蛋白质,国内对豆类中凝集素的凝血试验及猫的毒性试验证明:①某些荚豆类确实具有凝血作用;②某些凝集效价较高的荚豆品种给猫食后可引起剧烈呕吐。生四季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存在于豆仁中,可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对胃肠道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摄入烹调未熟透的四季豆后其发病率为36~68%。潜伏期1.5~6h,多数为2~4h。主要为胃肠炎症状,初感胃区不适,恶心随之呕吐,少者3~4次,多者可达20余次,约5~10min一次,呕吐物初为食物,继为水样粘液及黄色苦水,吐完为止,个别病例有少量呕血。同时伴有头晕、头痛、腹痛、腹胀;少数病例有轻微腹泻,呕吐停止后其他症状也就缓解。体温一般正常。病程6~48h,绝大多数于24h恢复健康,预后良好。

治疗主要是一般急救处理和对症处理。根据病情可服复方樟脑酊、阿托品、颠茄、维生素B6或中药理中丸等,重症中毒可静脉滴注10%葡萄糖及维生素C以促进毒物排泄,并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有呕血者肌注维生素K。

四季豆中毒的预防最好是在食用前将四季豆用清水浸泡,一定要烧熟煮透再吃,吃时无生味和苦硬感,毒素即可破坏。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6086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