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之一。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是传染源。有人认为传染源还应包括无生命的物质如土壤等,如土壤丝菌病的传染源是土壤。
传染病患者体内有大量病原体,往往可随一些症状如咳嗽、腹泻等排出体外,污染外环境,因此病人是重要传染源。有些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等,既无病原携带者,又无动物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也有一些传染病如布鲁菌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为人畜共患病,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于病人。传染病患者于病程各期的传染源作用不尽相同,主要取决于是否排出病原体及排出的数量和频度。多数传染病在临床症状期都能排出大量病原体,具有传染性; 也有一些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在症状出现后不久其传染性即减低,甚至消失。传染病在潜伏期和恢复期多无传染性,但麻疹、乙型肝炎等在潜伏期末已具传染性。伤寒、副霍乱等在恢复期仍有传染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