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少年时期的精神科问题突出地表现在行为方面的概称行为障碍。这类精神障碍持续的时间较长,且与某些精神紧张性刺激在时间和内容上缺乏密切联系,故与适应反应不同。行为障碍如长期不变,已比较固定或继续发展,可能形成性格障碍或病态人格。
行为障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过分活动、冲动性行为、偷窃、病理性说谎、逃离家庭、逃学、对动物残忍、扰乱课堂和集体、攻击和破坏行为等。由于过失行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早期发现,及时纠正不良行为极为重要。
发生行为障碍的原因,除素质特点外,不正当的教育和环境因素起了重要的影响。如家庭不和、意外遭遇、溺爱或对父母或同伴的模仿、坏人的引诱等,均与行为障碍的发生有重要的关系。
治疗在于查明原因,对家庭等环境因素要加以重视,并对父母进行教育,协调关系,改进对儿童教育的态度和方法。国外盛行行为疗法,着重于对行为结果加以肯定或否定、鼓励或阻止,根据学习原理,耐心教育引导,以建立新的合适行为,消除旧的不适当行为。亦可采取集体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