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环境卫生 >>多氯联苯污染

多氯联苯污染
 
摘要: 多氯联苯(简称PCB或PCBs)是由一些氯置换联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而形成的油状化合物,其商品名各国不一,如Aroclor(美),Clophen(西德),Phenochlor(法),Kanechlor(日本),Fenchlor(意)。

多氯联苯(简称PCB或PCBs)是由一些氯置换联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而形成的油状化合物,其商品名各国不一,如Aroclor(美),Clophen(西德),Phenochlor(法),Kanechlor(日本),Fenchlor(意)。我国也生产有三氯联苯和五氯联苯。在美国,还使用号码数字命名各种PCB的名称,如Aroclor1242的头两个数字(12)代表化学结构类型,即表示氯代联苯,后两个数字(42)为氯的百分含量。由于PCB的理化特性极为稳定,易溶于脂质中,在水中溶解度仅12μg/L(25℃)左右。目前在海水、河水、水生物、水底质、土壤、大气、野生动植物以及人乳和脂肪中都发现有PCB的污染。因此,可以认为PCB的污染是全球性的。

生产和使用多氯联苯的工厂,其废水与废物任意排放和倾倒是PCB的主要污染来源。其次含PCB的固体废物燃烧以及塑料、涂料、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的挥发,也可造成环境污染。根据国外研究,美国的年产量中只有20%是在使用中消耗,其余80%都进入环境。水体受污染后,PCB可被鱼类及其它水生物摄入,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发生生物富集作用。其中海藻类的富集能力在1000倍左右,虾、蟹类为4000~6000倍,鱼类可高达数万倍甚至到十余万倍。大气中的PCB多随着尘粒和雨水降至地面,转入水体与土壤中。土壤中的PCB可以通过挥发和生物转化而损失。

PCB的危害 PCB通过生物体的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吸收后,很快就蓄积在各种组织中,其中尤以脂肪组织含量最高。此外,还可通过胎盘、母乳转入胎儿或婴儿体内; 也可通过代谢作用而降解。其代谢速率随含氯原子的增加而降低。代谢产物或PCB主要由粪便排出,乳、尿及皮脂中含量较少。

进入体内的PCB量超过负荷量即可引起中毒。PCB对哺乳动物的急性毒作用很低,家兔的LD50值为3~11g/kg;小鼠为2g/kg; 大鼠为4~11.3g/kg。动物反复给药后,可产生蓄积毒作用;长期小量接触后还可产生慢性毒害。其中毒表现有体重减轻、眼睑浮肿、脱毛、痤疮样皮肤损害等。中毒动物的病理变化可见肝细胞肿大,中央小叶区出现小脂肪滴及光面内质网大量增生,生化测定表明PCB对肝微粒体酶有明显的诱导作用,而且此种作用对含氯量高的PCB来说更为显著。免疫功能试验表明,试验动物的免疫球蛋白明显减少。此外,动物繁殖试验还发现PCB能影响大鼠的生育力。最近,有著述指出PCB对啮齿动物还有致癌性。

PCB对人的毒害,最典型的例子是1968年发生在日本的“米糠油中毒事件”。受害者食用了被PCB污染的米糠油(含2,000~3,000mg/kg)而中毒。病人出现的症状有:痤疮样皮疹,眼睑浮肿与眼分泌物增多,皮肤、粘膜色素沉着,四肢麻木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严重者导致肝损害,可出现黄疸、肝昏迷甚至死亡。日本称此种疾病为“油症。”

此外,PCB对水生生物、禽类也有毒作用。其毒性大小常随动物种属、PCB含氯量的大小而异。较为严重的是PCB对禽类还有致突变作用,有人以10ppm的A-roclor1254喂养斑尾林鸽,发现第二代胚胎的染色体畸变率和胚胎死亡率升高。PCB的毒性虽然与动物的种属、PCB含氯量及动物摄入量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也不可忽视PCB制品中混入杂质的数量对毒性的影响。例如以六氯联苯为主要成分的产品中,美国的Aroclor1260和日本的KC-600纯度较高,毒性相对较低;而法国的Pe-nochlor DP60和西德的Clophen A60毒性较大,这是因为法国、德国制品中含有微量多氯二苯肼呋喃(简称PCDF)的原故。

防治措施 一些国家除了禁止生产和使用PCB外,还积极研制废弃物的有效处理方法和寻找PCB的代用品。至于PCB在环境中的标准,目前各国还未制订,多数国家只是对PCB的摄入量有所规定。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10326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