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胺(CH3NH2)、二甲胺[(CH3)2NH]、三甲胺[(CH3)3N]是由氨分子(NH3)中的氢原子(H) 被甲基置换而成。甲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中间体,用于生产农药、医药、合成染料、炸药、制革、硫化橡胶、表面活性剂、离子交换树脂等。
一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为具有氨样或鱼腥样臭味的气体。低温加压则液化。易溶于水,易燃,易爆。其碱性比氨强,以二甲胺的碱性最强,一甲胺次之,三甲胺最弱。与酸结合生成的盐,为无臭不挥发且易溶于水的固体。甲胺类的主要物理性质见附表。
甲胺类的主要物理性质
分子量 | 沸点 (℃) | 比重 | 蒸气压 (atm) | 水中溶解度 | |
一甲胺 | 31.06 | -6.3 | 0.699 (-11~4℃) | 2 | 易溶 |
二甲胺 | 45.08 | 7.4 | 0.6804 (0~4℃) | 2 2 | 易溶 |
三甲胺 | 59.11 | 3.2~3.8 | 0.6709 (0~4℃) | 1 | 易溶 |
本品气态可经呼吸道吸入,溶液可经皮肤吸收,盐类可因误服发生中毒。本品对眼、上呼吸道、皮肤、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损伤肺部。但在国内外尚未见有全身中毒的病例报道。液态甲胺类化合物有强刺激及腐蚀作用,可引起眼及皮肤化学性灼伤。眼内溅入40%甲胺水溶液可引起眼灼痛、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红肿、角膜水肿及浅层溃疡,症状可持续1~2周。长期接触低浓度甲胺类化合物,可感到眼、鼻、咽喉干燥和不适。
急救时可用1~2%醋酸、0.5%柠檬酸冲洗皮肤、粘膜及漱口。眼用生理盐水冲洗后进行荧光素染色检查,如有角膜损伤,应请眼科医师诊治。
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 一甲胺为5mg/m3,二甲胺为10mg/m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