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类银屑病

类银屑病
 
摘要: 类银屑病是一组较少见、发病机制各不相同的慢性皮肤病,表现为红斑、丘疹、浸润、鳞屑等皮损,病情顽固,治疗困难。可分为点滴状、苔藓样、斑块状及痘疮样类银屑病等四型。

类银屑病是一组较少见、发病机制各不相同的慢性皮肤病,表现为红斑、丘疹、浸润、鳞屑等皮损,病情顽固,治疗困难。可分为点滴状、苔藓样、斑块状及痘疮样类银屑病等四型。

点滴状类银屑病 又称慢性苔藓样糠疹,病因未明,有认为系一种慢性血管炎性疾病。初发损害为帽针头至米粒大红斑或扁平丘疹,渐增至小指盖大,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为淡红、黄褐或红色。发于下肢者可呈暗红色,有轻度浸润。表面可有少量粘着细薄鳞屑,剥离后,表面光亮,无点状出血。瘙痒轻微或缺乏。约3~4周后,皮疹逐渐变平消退,遗留暂时性色素脱失斑。但新疹仍不断发生。好发于躯干两侧及四肢近端,手足及颜面少见。多见于青年期前后,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性似较多。约经数月或一年左右可自行消退,亦有达数年以上者,其间可有不同时期缓解期,最后消退。一般健康不受影响,不并发内部器官及系统疾病。

组织病理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表皮轻度角化不全。角层偶见有微小脓疡。棘层中等度增殖。真皮有轻度血管扩张及围管性浸润,浸润细胞为淋巴及单核细胞,有时可见有嗜酸粒细胞。本病应与扁平苔藓及点滴状银屑病鉴别。点滴状银屑病鳞屑厚,呈云母状,剥离后基底有点状出血; 扁平苔藓为多角形紫红色扁平丘疹,表面有Wickham纹,粘膜易受累,组织病理可鉴别。

本病尚无有效疗法。可内服或注射皮质激素,维生素A、D或砷剂等,局部可用皮质激素霜剂,10%尿素软膏,10%硫黄软膏等。此外,硫黄浴、紫外线照射等,均可有暂时缓解作用,但仍可复发。

苔藓样类银屑病 又称苔藓样网状类银屑病,原因未明。有的可演变为蕈样肉芽肿。发病缓慢,逐渐出现多数针头至粟粒大或高粱米大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浸润不显。颜色初为鲜红,以后可变黄红、深红或紫红。顶端有灰白色细薄粘着鳞屑,不易剥离。质坚韧,有蜡样光泽,数目较多,可簇集成片 (或呈带状或网状排列),类似扁平苔藓。有时可呈现紫癜状皮损。久病后,病损部可出现点状或网状萎缩斑,表面呈皱纹纸状,细网上可有斑点状色素沉着及毛细血管扩张,称(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好发于躯干上部、颈部、小腿,极少见于颜面、手足及头皮。发于掌跖者,呈胼胝状。经过异常缓慢,往往保持经年累月不变,偶有自行消退者,无自觉症状或轻微瘙痒,倘发生剧痒,则为向蕈样肉芽肿演变的先兆。

组织病理早期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表现,与点滴状类银屑病类似。出现萎缩时可见有表皮萎缩,在其下可见有带状浸润,并可侵及表皮。基底层有空泡形成。本病应与扁平苔藓鉴别: 后者不呈网状排列,无网状萎缩斑,常伴发口腔粘膜损害。自觉瘙痒,有特异的病理组织象。

本病尚无有效疗法,可内服或静注皮质激素,局部可用各种角质促成剂软膏。注意向蕈样肉芽肿演变。

良性斑片状类银屑病 又名持久性黄色红皮病,慢性浅表性皮炎或持久性浅表性皮炎,病因未明。皮损为圆形、椭圆形或不整形斑片,大小自指甲盖至硬币甚至手掌大。颜色初为鲜红、黄红,渐变为深红或暗紫红。境界明显,微有浸润,渐向四周扩张,倾向融合,表面平滑有光泽,有细薄微小粘着性鳞屑,不易除去,剥离后不见点状出血。损害多数散在,但可相互融合,呈桔皮状外观,或呈带状排列,与肋骨走向 致。有时中央吸收,以后萎缩。好发于躯干、下肢,头面、手足偶可被累。身体两侧均可发病,但不对称。粘膜未发现被累,头发、指甲生长及一般健康情况均无改变。自觉症状缺乏或感微痒。冬重夏轻,易于复发。病程缓慢,往往持续多年。有时可一部分痊愈,他处又有新疹出现。迁延日久,亦可出现浸润性肥厚斑块,或呈红皮症样,称为类银屑病型红皮病。

组织病理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改变。真皮有轻度浸润,表皮有轻度角质增生,无角化不全。诊断时应与脂溢性皮炎和玫瑰糠疹鉴别。

本病尚无有效疗法,对症治疗可减轻症状。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可暂缓解。外用皮质激素霜剂,可减轻干燥及不适感,对孤立性浸润性斑片,可试用境界线或浅层X射线。

痘疮样类银屑病 又称Mucha-Habermans病,或急性苔藓样糠疹,系一种急性、亚急性或复发性丘疹水疱性皮肤病。病因未明,有认为系点滴状类银屑病的一种急性型,亦有认为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的超敏感反应所引起的过敏性淋巴细胞浸润性小血管炎,但缺乏免疫学证据。大都急性发病,经过迅速,发病前可有头痛、倦怠、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随后成批出现多形性皮损。初发为多数淡红色帽针头至扁豆大水肿性红斑,丘疹或丘疱疹,浸润著明,迅速变为水疱、脓疱,严重者可见有出血性水疱。皮损中央可有凹陷。水疱或脓疱破裂后,可形成糜烂、结痂,或因损害下的血管梗塞引起穿凿凹陷性溃疡。愈后遗留形如痘疮样凹陷疤痕。有时丘疹亦可不形成水疱,溃疡,顶端覆有鳞屑,愈后遗留色素沉着。病程中常旧疹将愈,新疹又发,因而新旧皮疹可同时出现。好发于躯干、腋窝、四肢,尤以股及上臂多见,掌跖部罕见,口及阴部粘膜仅出现于个别患者,面部不受累。亦可泛发。一般缺乏自觉症状,有新疹出现前常有灼痒感,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病程较短,每批皮疹大约2周左右可以消退,但由于新疹不断发生,故全病程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可自然消退,一般健康多不受影响。

组织病理特征为真皮小血管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性血管周围炎及血管炎。早期可见真皮浅层小血管充血,内皮细胞增生肿胀,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围管浸润,浸润接近表皮或侵入表皮。部分小血管壁增厚,管腔狭小或梗塞,造成邻近真皮和表皮坏死,并有红细胞外渗。皮损上方表皮有不全角化,并有淋巴细胞性Munro微脓疡,棘层有细胞间及细胞内水肿,表皮坏死,形成糜烂或浅在性溃疡。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中等剂量皮质激素连服2~3周可能有效,复发仍可再用。抗疟药、维生素D2、四环素对某些病人有效。亦可使用氨甲喋呤。局部外涂焦油类药物后照射紫外线,亦有一定效果。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857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8
  • 更新时间: 2012-12-18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