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二酚[C6H4(OH)2]有三种异构体: 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分子量110.11。
邻苯二酚又名儿茶酚,为无色结晶。比重1.344(4℃),沸点245.6℃,蒸气比重3.79。极易升华。能溶于水、酒精和乙醚。作为氧化剂用于橡胶、照相、化学、染料、油脂、化妆品和制药等工业。
邻苯二酚被吸收后,部分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氧化成邻苯醌,另一部分在体内与己糖醛酸、硫酸及其他酸结合,少量以原形从尿排出。毒性比酚大,中毒表现与酚相似,职业性中毒少见。严重中毒多由于口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血压可持续升高。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湿疹样皮炎。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淋巴细胞减少和贫血。治疗采用对症处理。
间苯二酚又名雷锁辛,为白色结晶。比重1.272(15℃),沸点276℃,蒸气比重3.79。能溶于水、酒精、甘油和乙醚。用于皮革、照相、炸药、染料、化妆品、有机合成、防腐剂、制药等工业。毒性比邻苯二酚小。
间苯二酚能从胃肠道、皮肤迅速吸收,以原形或在体内与己糖醛酸、硫酸及其他酸结合后从尿中排出。误服引起的中毒表现与酚相似。中毒明显时有头痛、头晕、烦躁不安,亦可因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而发生紫绀,并可发生黄疸及血红蛋白尿、心动过速、呼吸抑制、体温降低、血压下降、抽搐。皮肤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和湿疹。
沸点285℃。能溶于热水、酒精和乙醚。用途与前二者同。毒性较酚为大。
对苯二酚从胃肠道吸收比酚快,是否能通过皮肤吸收,尚有争论。进入体内后可氧化成醌,一部分以醌和氢醌的形式排泄,另外与己糖醛酸、硫酸及其他酸结合的形式排出。中毒表现与酚中毒相似,有些病人可出现溶血性贫血。尿呈绿色或棕绿色,久置后转为暗黑色。
皮肤接触后可因原发性刺激或变态反应而产生皮炎。眼受到本品蒸气或粉尘刺激后,可发生结膜炎和角膜炎,结膜可被染色。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车间空气中阈限值邻苯二酚为20mg/m3,间苯二酚为45mg/m3,对苯二酚为2mg/m3 (TLV-TWA,美,19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