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肿瘤学 >>国际肿瘤研究所(IARC)

国际肿瘤研究所(IARC)
 
摘要: 国际肿瘤研究所(International Agency of Re-search on Cancer,IARC)的成立是由法国13名学者首先倡议,要求美、苏等国取其每年军事预算的0.5%用于肿瘤的研究。1965年第十八次世界卫生会议上决定,在世界卫生组织内设立IARC,目的在于促进肿瘤研究方面的国际协作。

国际肿瘤研究所(International Agency of Re-search on Cancer,IARC)的成立是由法国13名学者首先倡议,要求美、苏等国取其每年军事预算的0.5%用于肿瘤的研究。1965年第十八次世界卫生会议上决定,在世界卫生组织内设立IARC,目的在于促进肿瘤研究方面的国际协作。1966年12月在日内瓦召开首次奖学金评选委员会会议,推选并颁发了20名研究生助学金和12名专业访问人员奖金,这一制度迄今继续执行。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经与法国政府协商,将该研究所从日内瓦迁至里昂;1969年扩建实验大楼,并充实了科研和培训规划。

建立地区性现场研究中心 自1967年起,先后在内罗毕、新加坡、牙买加和伊朗等处建立现场研究中心。在内罗毕集中研究肝癌,并进一步证实了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与肝细胞癌的关系。1968年以来,新加坡一直进行癌瘤登记工作,并已成为鼻咽癌流行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中心。1973年在鼻咽癌病人EB病毒抗原系统中发现有遗传学上的差异,疾病敏感性基因的存在与鼻咽癌的高度危险有关。在伊朗进行食管癌高发区和低发区的现场研究,虽已收集大量资料,发现食管癌的发生除与生活水平低、营养缺乏有关外,尚未见有特殊意义的环境因素;此外,在法国布列塔尼进行的研究表明,大量的烟、酒消耗与食管癌高发有着密切关系。

肿瘤登记统计与流行学 国际肿瘤研究所强调高质量登计工作对统计发病率的重要性,并与国际肿瘤登记协会合作,定期出版“五大洲肿瘤发病率”。1974年与德国海德堡肿瘤研究所协作成立了流行学情报交换组织,应用电子计算机贮存从世界各地新收集的资料。

病毒及化学致癌作用的研究 1968年开始培养香港鼻咽癌病人和内罗华伯基特淋巴瘤病人的活检标本,发现标本中存在EB病毒(疱疹病毒型)。研究所还对化学致癌物进行大量的实验工作,首先对DDT的致癌作用完成了细致的调查研究。用4000只小鼠实验,发现对雄性小鼠即使用药量甚低,也显著地增加了肝癌发病率,而对雌性小鼠却无作用。研究所曾分析几百种化合物并检验其致癌作用。至1977年止,该所已鉴定了368种化学物品,并指出其中26种肯定与人类发生肿瘤有关,另有221种至少对一种实验动物有致癌作用。

教育与出版物 1968年,研究所在里昂举办了肿瘤生物学统计训练班; 自此以后在肿瘤流行学方面设立了九种课程,还开展了癌免疫病毒学和实验性动物的使用等方面的讲授班。1971年在新加坡举办了地区性训练班,1979年又在北京开办了肿瘤流行学短期进修班,我国各省、市均曾派人参加。研究所曾出版多卷科学专著,还出版定期的肿瘤流行学和化学致癌研究的年度、姓名、地址录。

目前,IARC由于认识了环境污染对癌发生的危险性,更大力加强流行学、环境致癌作用以及肿瘤预防方面的研究。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9794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