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球瘤是起源于正常血管球细胞的良性肿瘤。分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单发性血管球瘤较多见,常为男性患者,无遗传性。多发性血管球瘤发病早,亦多属男性,有时有家族性发病,提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些病例在发病前有外伤史。单发性损害为大小不一的粉红色或紫色结节,常有自发痛和触痛,好发于四肢,尤其是甲板下最多见。多发性损害为较大的蓝黑色结节,一般无自觉症状,但个别病例可有触痛和自发痛。皮损分布广泛,不限于四肢。多发性血管球瘤有时亦可累及胃、气管、肺和子宫等处。组织病理变化在单发性血管球瘤周围由纤维囊包围,它们含有许多小的血管腔,管腔由单层扁平内皮细胞排列,内皮细胞周围有多层血管球细胞。血管球细胞有淡嗜酸性细胞浆及一个大的、卵圆形或立方形的浅淡细胞核。血管间质中,可见相当数量的神经纤维。多发性的组织病理变化与单发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血管球瘤无纤维囊包围,血管腔大,内皮细胞周围的血管球细胞数量少,血管周围间质中,神经纤维不增多。本病应和神经瘤、神经鞘瘤、平滑肌瘤以及小汗腺螺旋腺瘤鉴别。治疗可作手术切除。小的单发性损害,可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音频电疗亦有一定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