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刺人的毒鱼甚多。在我国渤海及黄海一带,常刺人的毒鱼有鬼鲉及赤魟。出现于大西洋沿岸的毒鱼有棘状狗鱼、黑线鳕及鳐鱼类。在温水域有海鳐鱼、鲇鱼、锯鱼及瞻星鱼等。
鬼鲉(俗名海哲子、蝎子鱼、毒腾)为硬骨鱼类,好生活于石缝里或沙土上。头部有粗钝头棘,背部有尖锐鳍棘。每一棘的基部均与毒腺相连。
赤魟(俗名黄鲼、洋鱼、滑子鱼)为软骨鱼类,尾上有一锯齿状的棘,棘上有沟,与毒腺相连。
当人们下海赤足捕捞或进行海水浴时,若接触毒鱼,可被其刺伤。当棘刺入皮肤时,毒液由棘沟注入人体而致病。毒液的性质尚不明了,一般认为其理化特性不稳定,易遭破坏,是由分子量不同的肽、蛋白质、多种酶和其他物质所组成。
发病以夏秋季多见,青年男性受伤机会较多。一旦被刺伤后立即流血,并伴剧痛,可持续数小时。继则伤口周围发生广泛性红肿,似蜂窝织炎。如时间较久,则患部组织肿胀更著,并可变为紫黑色及出现瘀点。因为人们赤足及用手操作,故以手足受伤者最多。轻者约一周左右可消退。有的毒鱼刺伤可伴发呕吐、腹痛、大汗、虚脱及心动过速,重者可出现肌肉麻痹致死。故下海操作者要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防护衣,戴橡皮手套等。一旦被刺,宜抬高患肢,注射盐酸吐根碱1ml,疼痛可在数分钟内停止。伤口作相应的消毒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