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疥疮

疥疮
 
摘要: 疥疮系疥螨侵袭皮肤所致,其特点为皮肤上出现丘疹、疱疹及隧道。主要发生在指缝、腕屈面以及下腹、生殖器等处。剧烈瘙痒,夜间尤甚,为接触传染。我国古代很早就发现疥疮的病原为疥虫。《诸病源候论》说:“其疮里有细虫难见,小儿多因乳养之人病疥,而染着小儿也。”指出其为接触传染,同时很早就外用硫黄治疗本病。

疥疮系疥螨侵袭皮肤所致,其特点为皮肤上出现丘疹、疱疹及隧道。主要发生在指缝、腕屈面以及下腹、生殖器等处。剧烈瘙痒,夜间尤甚,为接触传染。我国古代很早就发现疥疮的病原为疥虫。《诸病源候论》说:“其疮里有细虫难见,小儿多因乳养之人病疥,而染着小儿也。”指出其为接触传染,同时很早就外用硫黄治疗本病。

发病多因与疥疮患者密切接触而传染,如同卧一床,甚至握手也可被染。因疥虫离开人体后尚能生存2~3日,故使用患者所用过而又未经消毒处理的衣服、被褥、毛巾等也可受染,但较少见。本病传染性大,一人患病,常全家受染。病原寄生虫为人疥虫,偶尔寄生动物疥虫的动物与人接触,人也可受染,但病情较轻,且动物疥虫不能长久寄生于人体。

疥虫体小呈圆形或椭圆形,黄白色,有足8只,雄虫体长约0.2×0.15mm,雌虫较大约0.3×0.4mm。雌虫在皮肤表面与雄虫交尾后选择适当部位钻入皮肤角层,掘成隧道,在其中排卵。受精卵约经3~4日即孵化为幼虫。幼虫形若成虫,有足6只,爬出皮肤表面藏匿于毛囊口内,经3次脱皮发育为成虫,从产卵到成熟约需14~17天。雌虫可活两个月,最后死于隧道末端,雄虫在交尾后即死亡。

皮损为小丘疹,水疱及隧道。后者为灰白色或肤色弯曲线,微隆起,长约5~15mm,系疥虫在角层中钻行而成,在指间较易见到。皮损多对称,好发于指缝及其两侧、腕部屈侧、肘窝、乳房下、下腹部、脐周、阴部、股内侧、臀部等处,重者可遍及全身,唯头面、掌跖部不受累,在婴幼儿可见于头面、掌跖。位于阴茎、阴囊等处的硬结性结节或丘疹,呈褐红色,直径可达12mm。患者有剧烈瘙痒,晚间更甚,常因搔抓而致表皮剥蚀、血痂和继发感染产生脓疱、甲沟炎、毛囊炎、疖病、蜂窝织炎、淋巴结炎,甚至可引起蛋白尿或急性肾炎。久病者皮肤可有湿疹样变、色素沉着等变化。

用针尖挑破隧道顶端,在光线充足处可见针尖上有一黄白色发亮活动小点即为疥虫。或刮取丘疹及水疱处皮屑及疱液于载玻片上,再覆盖玻片于低倍镜下观察常可发现活动之疥虫或椭圆形虫卵。

常用治疗药物有10~20%硫黄膏(小儿用3~5%),25~30%苯甲酸苄脂乳剂等外搽均很有效。治疗前先拣出一批内衣被褥煮沸消毒,另放一处作备用,再开始治疗。首晚先用热水和肥皂洗澡,然后搽药,先搽皮损好发与集中部位,再搽全身(除头、面),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3~4日。搽药期间不洗澡,不更衣。第四天晚上用肥皂热水洗澡,浴后换上消毒过的衣服、被褥。换下的衣服、被褥煮沸消毒,不能煮沸者应在阳光下充分曝晒。家中或集体中其他患者应同时治疗。疗程完毕有时皮肤仍痒,需经1~2周后才消失,并不表示未愈,不必继续搽药。观察两周如仍有新皮疹发出或查出活疥虫,方需再进行第二疗程治疗。

本病为接触传染,故学校、幼儿园、集体宿舍及家庭中发现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未治疗前应避免和别人接触。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817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7
  • 更新时间: 2012-12-17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