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是一种发生在口腔粘膜的小溃疡。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病毒可能是致病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其发病与过渡性L型链球菌有关。有些作者发现口疮复发加剧时,患者血清中抗2A株链球菌的IgG抗体有明显增加。另一些研究指出电镜检查早期口疮损害观察到有与接触性皮炎相似的现象,因而认为本病的病因机理有细胞免疫反应参与。许多因素可诱发本病。如消化功能障碍或病变、精神因素、疲劳、发烧和经期等。咀嚼或刷牙的创伤常可引起复发,故也称“复发性口疮”。
发病以青壮年为多,女多于男。常见的临床类型有:
(1) 轻型口疮: 为一个或数个小溃疡,开始时为一针头大的红斑,稍凸起而灼痛,继之迅速形成溃疡,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直径2~3mm,溃疡微凹,基底平坦,表面呈乳白色,围绕红晕,灼痛明显,影响饮食。损害好发于舌,唇内侧,颊粘膜等处,约6~10天,症状自行缓解而愈。
(2) 阿弗他口疮: 溃疡数量多,分布于口腔粘膜角化较薄的区域,灼痛剧烈,常伴发淋巴结肿大。
(3) 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 又称重型口疮,腺周口疮,复发疤痕性口疮,为单个凹陷性深溃疡,直径可达1~2cm,且可累及粘膜腺,产生粘膜腺炎或坏死,病程缓慢,愈后留有疤痕。
治疗轻型口疮可用2%龙胆紫溶液或2%硝酸银溶液局部涂布。口炎型与腺周口疮可用抗生素含漱剂,如四环素混悬液(5ml中含250mg四环素)每天4~5次含口。损害下或损害内作皮质激素注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