蚋属双翅目的蚋科(Simuliidae)。蚋体小而粗壮,体长3~5mm,灰黑色或带黄色,胸部如驼背状,足短健。翅宽阔透明,前部脉粗,后部脉细。触角较头的长度为短,由9~11节组成,节短而粗,有短毛。雄蚋两眼几相连接,雌蚋两眼远离。口器为刺吸式,雌蚋吸血,雄蚋以植物汁液为食。
蚋的生活史为完全变态。雌蚋产卵于水面或水中,粘附于水草、石块或沉没于水底。雌蚋一生能产卵几百个。卵偏椭圆形,发育期为4~12天或更长。幼虫在流水中孳生,虫体前后端膨大,中间较小。头端有口扇和触角各1对,前胸腹面有胸足1个,尾部有一圆吸盘与一可缩入体内的尾鳃。幼虫在水中以胸足和尾吸盘交替附着于物体上进行移动。幼虫发育期需时2周至数月,经多次蜕皮才结茧化蛹。茧由幼虫唾腺分泌出的丝状体粘附在石头或水草上。蛹的气管鳃由茧的开口处伸出水中以营呼吸。蛹期约1周。成蚋羽化后,可借助茧内气泡上升,从水中爬出,亦可借翅腋气泡或展翅上升浮出水面。成蚋栖息于孳生地附近草丛、灌木丛,初以花蜜或植物汁液为食,不久即能交配。雌蚋涎腺发达后,即开始侵袭人、畜,叮剌吸血,并能扩散到10公里以远寻找血源。雌蚋吸血无严格的选择性,嗜吸畜、兽、禽血的蚋也能叮人。也有不吸血的,与人、畜疾病无关。蚋的活动一般都在白天,以午后3时至日落时为甚。蚋以幼虫或卵期越冬。成蚋存活期1~2个月,每年繁殖2~4代不等,以夏季6~8月为高峰。
蚋类遍布于全世界,已知有千余种,但在医学上重要的种类不多。非洲和拉丁美洲某些蚋的种类为盘尾丝虫病的传播媒介(见“盘尾丝虫与盘尾丝虫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