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乙烯(CHCl=CCl2)为无色液体,有似氯仿的芳香气味。分子量131.36,比重1.462(20℃),沸点86.7℃,蒸气压10.26kPa,蒸气比重4.54。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化学性稳定,遇火焰或紫外线生成光气。工业上用作金属脱脂剂、有机物的溶剂,并用于油脂提取、干洗,农药的制备以及有机合成等。
本品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属于蓄积性麻醉剂,其麻醉作用稍次于氯仿。三氯乙烯进入体内后,主要在肝脏氧化为三氯乙酸、三氯乙醇及少量氯乙酸等。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排出。三氯乙烯可引起眼、鼻、喉的刺激症状,溅入眼内可有烧灼感及局部损害。
急性中毒患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疲乏、耳鸣、酩酊状态、步态不稳、易激动、癔病样表现、嗜睡或失眠、肢体发麻、震颤、肌肉和关节疼痛、咀嚼肌无力等。重症者出现幻觉、谵妄、抽搐、昏迷、呼吸麻痹或循环衰竭。可合并肝、肾损害和室性早搏、传导阻滞等。重症恢复期可出现精神抑郁、类偏执型精神病、周围神经炎等。尿及血中可检出三氯乙酸和三氯乙醇。
长期接触可引起疲乏、无力、头痛、发作性眩晕、易激动、睡眠障碍、食欲不振、胸部压迫感、心悸、心律失常、周围神经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也可出现心肌损害和肝脏损害。可引起成瘾性和对酒类耐受性降低。此外,三氯乙烯常损害三叉神经感觉支,出现味觉及嗅觉障碍,面部和舌前部感觉障碍。少数患者还可伴有视神经炎或视神经萎缩,也有发生脊髓损害者。反复或长期接触其液体可发生皮炎、湿疹和大疱。由于有脱脂作用易造成皮肤干裂和继发感染。
急性中毒采用一般急救措施和对症治疗。注意保护肝、肾。忌用肾上腺素,并忌饮酒。
车间空气中三氯乙烯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