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红斑可能是由病毒引起,多见于冬春季,具流行性。潜伏期约5~14天。患者大都为2~10岁儿童,在大流行时成年人亦有罹患。损害大多仅见于面部,为略带水肿的大片红斑,类似丹毒,对称分布于双面颊部,其次是眉间、前额与下颌部,而鼻部则照例不累及。有时面下部边缘为一条颜色鲜明的红线,其内为一狭窄的正常皮肤带,再向内则为颜色较淡而不均匀的大片红斑。少数病例,继面部损害出现之后2~4天,四肢可出现多环性、轮形或花纹样红斑,可从手蔓延至肩,或从足至臀,以屈侧最为鲜明。在气温低时红斑若隐若现,高时则很鲜明。仅偶有微痒和烧灼感,间有低热,白细胞早期略有升高,而淋巴细胞比例下降,晚期则嗜酸粒细胞比例上升。病程约为7~10日,愈后不留痕迹或暂留网状色素沉着。患病后似有免疫力,二次发疹者约占10%。本病在诊断上应与丹毒、猩红热、接触性皮炎等鉴别。由于病程有自限性,主观症状轻微,一般不须治疗,需要时可用炉甘石洗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