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血管炎

血管炎
 
摘要: 血管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的原发性炎症,不包括邻近组织病变累及血管壁的继发性炎症。有时组织炎症中的小血管病变很难区分。血管炎的组织病理变化包括轻度以至全血管壁炎症的过程,而临床所谓血管炎疾病,则除病理学中血管壁炎症外,尚有血管壁炎症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血管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的原发性炎症,不包括邻近组织病变累及血管壁的继发性炎症。有时组织炎症中的小血管病变很难区分。血管炎的组织病理变化包括轻度以至全血管壁炎症的过程,而临床所谓血管炎疾病,则除病理学中血管壁炎症外,尚有血管壁炎症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血管炎可由药物、感染 (病灶或直接损伤)、自身抗原、血液成分异常(高血凝素、冷球蛋白等)引起,大多数血管炎疾病的发生无疑与免疫-过敏有关。此外,血循瘀积、寒冷,以及纤溶异常和某些解质对损害的发生亦有重要作用。

血管壁炎症与一般炎症有同样过程; 如急性、慢性和变质、渗出、坏死、增生等改变,呈各种特殊和非特异性组织形象。按免疫病理,根据不同浸润细胞分为三型:①中性粒细胞为主,②淋巴细胞为主,③肉芽肿病变。在各种病理组织像中:比较特殊的是坏死性血管炎,主要是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或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其中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这种病变是在变应性基础上发生的、累及各中小血管、特别是动脉。典型的代表为结节性多动脉炎,而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中亦有此种病变。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主要是坏死性血管炎中的一型,不过累及小血管(细静脉和毛细血管),呈显著渗出和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并有许多由这种细胞核破碎的核尘。这种病变可能是由药物或感染致敏产生,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病程的一组皮肤或系统性血管炎疾病,如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变应性系统性血管炎和过敏性紫癜等。

血管炎是各种血管发病的总称,而各血管依其种类、管径大小、分布部位和炎症性质而发生不同类型损害的疾病。毛细管病变的主要损害是瘀点和瘀斑; 静脉是索状损害,管腔闭塞可发生水肿;动脉腔阻塞则发生疼痛、搏动减弱,组织温度、颜色和营养改变等。皮肤及皮下组织小血管病变出现红斑、风团、网状青斑、皮下结节,甚至坏死、溃疡等。毛细管病变的疾病如进行性色素沉着症和过敏性紫癜,前者限于皮肤,后者尚有消化道、关节和肾损害。较大静脉病变主要是血栓性静脉炎,有浅表良性和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两种。大动脉炎主要出现内脏症状,而小动脉引起的恶性萎缩性丘疹则有皮肤及消化道损害。皮下组织局限性细小动静脉炎呈结节性血管炎类病变。系统性细小动静脉炎伴血管外肉芽肿者,有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和恶性肉芽肿病。中小动静脉甚至毛细管炎呈多系统损害者,有结节性多动脉炎如变应性系统性血管炎。

H. H. Roenih (1976)以血管的大小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肉芽肿三种炎症细胞反应,将血管炎分为六类:

(1) 累及小血管: ①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变应性血管炎、过敏性紫癜、急性热病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超敏性血管炎、坏疽性脓皮病; ②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中毒性红斑、色素性紫癜性皮疹、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恶性萎缩性丘疹病、儿童肢端皮炎、萎缩性白斑; ③肉芽肿性病变: 恶性肉芽肿病、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感染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梅毒、麻风、结核);

(2) 累及大血管: ①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结节性多动脉炎、浅表性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 ②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结节性红斑、红斑性狼疮、冻疮; ③肉芽肿性病变: 巨细胞动脉炎、硬红斑、结节性血管炎。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771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24
  • 更新时间: 2012-12-24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