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劳动卫生 >>陶瓷工业劳动卫生

陶瓷工业劳动卫生
 
摘要: 陶瓷制品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和工业陶瓷等。陶瓷的基本生产过程为: 坯料制备→成型 →初次烧成→上釉、施彩→二次烧成→成品。

陶瓷制品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和工业陶瓷等。陶瓷的基本生产过程为: 坯料制备→成型 →初次烧成→上釉、施彩→二次烧成→成品。

在坯料制备中,原料常先煅烧(有些可不煅烧),然后粗碎,配料混合后再中碎、细碎、除铁、搅拌成泥浆后用于注浆成型,如形状复杂的卫生陶瓷或日用陶瓷等;或将泥浆喷雾干燥成粉末状而后用于干压成型,如面砖;或将泥浆压滤成泥饼、泥条后制作各种坯体。石膏模和匣钵又是陶瓷生产中必需的辅助生产工序。为使坯体成型,制作坯体常在烘房中干燥后用海绵或棉布湿式修坯。面砖先素烧,后上釉再次烧成; 其他坯体直接上釉,一次烧成即可; 有的瓷器还涂各种色彩 (可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上彩后再次烧成。

在原料制备、成型、烧成以及制备和使用釉料过程中,均可接触各种生产性粉尘。坯料制备主要有三种原料:①可塑性原料,又称粘性原料,如各种粘土、高岭土等,加水调匀后可塑成各种形状; ②非可塑性原料,又称减粘性原料,如石英、长石等,不具可塑性,与可塑性原料混合后调整其可塑性; ③熔剂原料,在高温下能形成熔融物,如长石、伟晶花岗岩、霞石、正长石等。各种原料中,石英的含矽量最高,可达90%以上,各种粘土的含矽量在45~55%之间。石膏、白云石等含矽量不超过5%,各种坯料的含矽量约在15~45%之间。釉料含矽量也在50%以上。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可产生粉尘。原料制备中各种矿石的粗碎、中碎、细碎,如不采用湿式操作,可有大量的粉尘外逸。所制成的泥浆,不管经喷雾干燥,或经真空练泥做成泥饼后再由打粉机进行粉碎,都有粉尘飞扬。成型车间的压型、修坯、搬运放置各种坯体的木板以及焙烧车间等,积尘较多,如不经常清除,易造成二次扬尘。除矽尘外,尚有各种硅酸盐(各种粘土和滑石) 及氧化铝粉尘的影响。因此,陶瓷工业中的尘肺仍是较严重的职业病,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亦较高,工人的肺功能亦受一定影响。

釉料由陶瓷原料和化工原料配合,经高温处理而成。主要化工原料有锂、钙、镁、锶、锌、铅、硼、磷、锡、钛以及氧化铝等化合物。最常用的为铅化合物,主要有硫化铅、氧化铅、铅丹、铅白、硅酸铅(含SiO2 16%和PbO 84%的共熔混合物)等。彩色釉是由基础釉和各种着色的氧化金属(如钴、锰、铬、镍、铁、钛等)或加入着色的金属矿石等而成。此外,还有为瓷器装饰而涂描的彩光釉料(如金水等)中,常含有有机溶剂,如硝基苯、氯仿、苯等。在此类釉料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急慢性中毒。瓷面雕刻使用氢氟酸,皮肤接触后,可致皮肤和软组织灼伤、坏死以及骨质破坏。

烧成是影响陶瓷制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制品经自然冷却后出窑。但在近窑处操作,或在较高温度下出窑工人可受较强的辐射热影响。

在机械运转故障时,机修工人操作不慎时,均可能发生外伤。在面砖压型时也可能发生手指外伤。

采用湿式作业,地面洒水,作业地点经常保持潮湿。注意密闭和机械通风,控制扬尘; 车间和机械设备要定期清除灰尘,防止二次扬尘。防止毒物影响,要加强局部抽风,严禁在车间进食和吸烟。搞好防护,预防氢氟酸化学灼伤。高温作业岗位,须加强隔热、通风,设喷雾风扇,供应含盐清凉饮料,适当轮休。加强卫生宣传教育。防止外伤事故,加强个人防护。强调文明生产,建立健全安全卫生的生产操作规程。定期监测空气中粉尘和毒物浓度;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183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