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毡又称油毛毡,是防水建筑材料之一。在生产油毡的过程中,使用的沥青、贝岩粉、云母粉、滑石粉等均有危害性,如不注意防护,将影响工人健康。
将煤或石油的焦油,加热到300℃,送入氧化釜,进行吹风氧化,即成煤焦沥青或石油沥青。根据软化点的不同又分为:软化点为50℃的芯油,软化点为98℃的面油。面油再加入填充料如贝岩粉并不断机械搅拌,使软化点增高接近于103℃左右,然后贮存备用。
原料纸用输送带送入加温至220℃芯油槽内浸透后,再送入加温至220℃的面油槽,经强风吹冷,撒上滑石粉或云母粉,再经水滚桶表面冷却后,即为成品。
油毡制造过程中,使用原料不多,但因两种沥青不同,其对机体的危害亦不同。煤焦沥青的毒性较石油沥青为大,故易引起较严重的中毒。在煤焦沥青或石油沥青中含有酚、苯、萘、吡啶、吖啶、蒽、苯并(a)芘等,这些化学物因加温使其呈气态逸散。上海市徐汇区卫生防疫站(1977)测得某油毡厂,在生产场所空气中沥青浓度为4.5~7.3mg/m3; 苯并 (a) 芘浓度为1.08~12.3μg/mm3),刺激工人的皮肤、眼、呼吸系统,易使暴露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皮肤色素沉着症、结膜炎、支气管炎等。据报道,接触沥青的工人中,有癌症多发现象;制毡工人可因接触滑石粉、云母粉(据上海市徐汇区卫生防疫站1977年测定,车间空气中云母粉尘浓度为15.9~55.6mg/m3)等而引起硅酸盐肺。此外,因车间温度高,夏季易发生中暑。
焦油的输送一般采用槽车运至车间,再由管道输入贮油槽。在加热时须注意采用密闭排气措施,并要经常维护检修。生产上的机械化、密闭化、管道化是减少车间污染,防止职业危害的根本措施。
滑石粉或云母粉应贮存在密闭的贮器中,在投、送、加料过程中,应采用自动计量装置; 为防止粉尘外逸,需要有效的除尘设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