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口线虫病是由颌口线虫感染引起的移行性皮疹,以躯干部多见。本病在东南亚和日本常可见到,我国罕见。当颌口线虫的卵从狗、猫或其他野生动物的粪便排泄到水中,孵化成剑水蚤类,被淡水鱼吞食后,颌口线虫蚴被包围在肌肉内。当人食生鱼时,即被感染。在人体中,蚴虫不发育为成虫,只移行于皮内,产生一种匐行疹。损害为间歇性、游走性的肿胀,大小不一,不规则,微高出皮面,呈微红或肤色。随时移动,可能相距较远,但大都局限在躯干上。个别的从米粒大丘疹逐渐扩展至蚕豆大,热时膨胀,冷时缩小,摸之有时呈条索状,可逐渐增多。主要有刺痛和痒,局部有发热感。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39℃左右),头晕,体重减轻,偶发腹痛腹泻。本病尚无有效疗法,损害肯定后,可以切除,但不易切到。预防在于不食生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