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持久隆起性红斑

持久隆起性红斑
 
摘要: 持久隆起性红斑少见,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由于细菌感染或其毒素对皮肤血管壁所致的一种过敏反应。

持久隆起性红斑少见,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由于细菌感染或其毒素对皮肤血管壁所致的一种过敏反应。皮损初起常为成批出现小结节,逐渐增大,或融合成斑块。色淡红至紫红,圆形或椭圆形,质硬,表面光滑,偶有脱屑及疣样增殖。可发生水疱、血疱、个别中心破溃,形成血痂及疤痕。有的结节伴有脂肪浸润,呈黄色,类似黄瘤。自觉微痒、疼痛或烧灼感,可随气候的冷热而改变。多发生于手背及腕、肘、膝等四肢关节伸侧面,其次为臀部、手掌大小鱼际、跟腱、胫前及面、耳等处,极少侵犯粘膜。经过缓慢,常持续多年,有时可自行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或萎缩。有的可在急性感染后发生新损害,或在皮损扩展的同时有发热、倦怠及关节痛,甚至严重的关节炎。本病主要见于青年妇女或中年男性。组织病理示真皮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炎,管壁及其周围透明变性,内皮细胞肿胀,甚至管腔闭塞。早期围管性浸润中有多数中性粒细胞及核碎裂,其次为嗜酸粒细胞及少数淋巴细胞。稍晚则浆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多。晚期则纤维化而细胞浸润不显著。表皮的改变随真皮的改变而定,可有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和棘细胞增生。

本病如继发细胞外胆固醇沉积,称为“细胞外胆固醇沉着症”,临床上除皮肤损害略现黄色外,与持久隆起性红斑无明显差异。组织学上也很相似。目前有认为和持久隆起性红斑系同一疾患或为其亚型。

本病须与黄瘤鉴别,后者皮损颜色初起即为黄色,时久可变为土黄色或褐色。组织病理有多数泡沫细胞及含有类脂质小滴的Touton巨细胞。其次还应与环状肉芽肿、面部肉芽肿及肉样瘤病鉴别。治疗方面尚无满意疗法。可试用皮质激素以及氨苯砜、氯奎、抗生素等。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647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24
  • 更新时间: 2012-12-24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