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细胞的增生有瘤性增生、非瘤性增生和瘤样生长三种形式。
瘤性增生 系指肿瘤细胞的活跃生长与整个机体的生长不相协调。它较邻近组织的生长更快,故常形成肿块,且持续不断地增生,可危及患者生命。肿瘤此种特性,被认为是致癌因素作用于细胞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使后者发生结构和功能的变异所致。这种特性还能通过细胞分裂,按照新的遗传特性,不断产生具有瘤性生长的后裔。
非瘤性增生 包括创伤的再生性增生与慢性炎性刺激引起的炎性增生,均属反应性增生。增生细胞的分化较好,生长上与机体的发育成长协调,所生成的组织结构和原有的或正常的组织相似。在增生的原因被除去或再生任务完成后,增生即停止。经过一定时间,局部可恢复原来的结构与功能,故此种增生对机体有利。
瘤样生长 有些组织的生长,其外表类似肿瘤,但和真性肿瘤不同,有时又难以区别,故称瘤样生长,如错构瘤与迷离瘤。①错构瘤: 系某一器官或组织中,某种正常成分的过度生长,导致组织发育障碍所引起的畸形。外形类似肿瘤,可有包膜,呈现与周围正常组织不相适应的过度生长及结构混乱; 但多数不具有真性肿瘤持续生长的特性。错构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器官,常见于肺、肝、肾、胰等处。肝脏的海绵状血管瘤、肺的软骨瘤以及毛细血管瘤和皮肤的黑痣等都属于错构瘤。②迷离瘤: 它与错构瘤相类似,只是其成分并非出现本瘤的局部所固有。它可能来自迷走的残留胚芽或异位的组织。异位的肾上腺皮质小体、舌根部或前纵隔内的异位甲状腺、小肠憩室壁中的胰腺组织等,均属于迷离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