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肿瘤学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放射治疗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放射治疗
 
摘要: 生长于睾丸、阴茎、膀胱、前列腺、肾脏等部位的肿瘤,统称为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肿瘤的组织类型较多,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也不同。治疗多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对低分化或放射敏感的癌,采用体外或组织间照射,或作为与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的手段,在临床上占有重要地位。

生长于睾丸、阴茎、膀胱、前列腺、肾脏等部位的肿瘤,统称为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肿瘤的组织类型较多,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也不同。治疗多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对低分化或放射敏感的癌,采用体外或组织间照射,或作为与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的手段,在临床上占有重要地位。

睾丸肿瘤 在组织学上首先要明确是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畸胎癌还是绒膜癌,有时又可混合存在。精原细胞瘤对放射高度敏感,疗效好,但如混合有其他病理类型,则预后差。睾丸肿瘤与其他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不同,原发肿瘤的大小和范围与分期关系不大,主要根据淋巴结转移部位来定。以下分期方法对放疗较实用。Ⅰ期:髂或腹主动脉旁未肯定有肿大淋巴结,但这些部位应假设已有亚临床转移;Ⅱ期: 髂或腹主动脉旁肯定有肿大淋巴结,但横膈以上尚未查定,但假设纵隔和锁骨上区淋巴结有亚临床转移者;Ⅲ期:纵隔和/或锁骨上区淋巴结已有转移,或腹膜后淋巴结区转移; Ⅳ期: 淋巴结区以外转移。由于纯精原细胞瘤对放射很敏感,除非病情很差,晚期者也要尽可能给予放疗,而对于其他类型的睾丸肿瘤则治法不同。精原细胞瘤的放射原则是照射临床上尚未出现征象的,但认为极可能已有亚临床转移的淋巴结区。1940年以前,单纯作睾丸原发灶切除者,五年生存率不到25%;目前术后作腹部的“预防”放射已成为常规,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放射野采取与原发灶同侧的髂区前野和腹主动脉区前后野。髂区野一般不必包括腹股沟区,但如阴囊受累或已手术切除阴囊,则腹股沟淋巴结可能有转移。体内中心平面的剂量一般不超过2500rad/3周。胚胎性癌要求剂量达4000~4500rad/5~6周,但其放射敏感性较差,疗效往往不佳。畸胎癌对放射不敏感。以上两种癌除Ⅰ期者外,均应行腹膜后清除术,绒膜癌由于全身血行播散迅速,只可试用化疗。

阴茎癌 早期患者可用放疗。病理类型基本上都属分化较好的鳞状细胞癌,因而肿瘤剂量需达到6000~6500rad/6~7周。放射方法上,以镭模或类似性质的同位素模型进行治疗,效果最好。将阴茎固定于特制模型上,放射源适当地布置于其表面并采用Paterson-Parker剂量体系算出阴茎中轴的剂量,一般为5000rad/10天,皮肤表面剂量可达6000~6500rad。如无镭或其他类似放射源,也可用60钴机作外放射,但需采用支架,肿瘤剂量为6000rad/6周。阴茎癌放疗的反应为局部红肿、尿痛,但疗效较佳,早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在90%以上,较晚期者也能取得70%左右的五年生存率。如放疗失败,仍可作根治手术。腹股沟淋巴结区如无明显转移,可密切观察,但也有认为需作常规的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或预防性放疗者。

膀胱癌 膀胱癌病理种类较多,如乳头状癌、梭形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有人认为膀胱乳头状瘤是分化极好的癌瘤。早期膀胱癌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放疗目前尚不占重要地位,虽对早期膀胱癌可能有一定疗效,但五年生存率只有50%左右;依靠放疗尚难于解决淋巴结的转移灶。近年来高能射线机的发展,可能提高膀胱癌放疗的效果。膀胱癌的腔内放疗,曾经应用过以下方法: ①将胶体放射性金注入膀胱腔后,利用β射线照射粘膜表面很浅表的肿瘤;②应用氡子或放射性金子种植于肿瘤内;③镭针或60钴针、192铱丝等插植在肿瘤内;④在膀胱腔的中心放置一个放射源,照射整个膀胱粘膜。外放射方面,应使用高能射线,不用200kVX线机。放射前要正确定位,作膀胱造影。若用60钴治疗机,需用3~4个野。直线加速器可减少照射野数目,但前后两野布置法有其缺点,高剂量区不在两野的间距中心。单纯放射的肿瘤剂量为6000~6500rad/7周; 术前放射的剂量为4000rad/4周。至于术后放疗,如系针对手术未能满意切除的肿瘤,补充放疗可能会有作用,而如用以控制盆腔内较大的残留肿瘤或淋巴结转移灶,则多以失败告终,而且往往给病人增加了膀胱放射反应的痛苦。

肾癌 成人的肾癌属于腺癌,其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虽有主张作术后放射者,但若完整切除肾脏,即无需放疗。至于晚期肾癌,手术不彻底者,可补作术后放射,剂量为5000rad左右,但能否提高生存率,意见尚不一致。晚期肾癌容易发生血行转移,肾腺癌的放射敏感性又较低,如增大治疗剂量,由于照射野往往包括部分肝或胃,可能发生严重反应。可采用60钴或直线加速器作前后两野照射,野的内侧缘要超过中线,以包括对侧肾静脉旁的淋巴结,但绝不能照射到对侧肾脏。对侧肾如出现放射性肾炎,可危及生命。肾胚细胞瘤发生于儿童,一般年龄不超过10岁。它来自胚胎肾组织,对放射线很敏感。肿瘤可较长时间限于肾包膜内,当侵犯肾盂时,即使体积不大,也可较早产生血尿症状。目前对肾胚细胞瘤应于术前抑术后进行放疗,意见尚不一致。许多作者认为一旦确诊为肾胚细胞瘤,应尽早手术,以免于放射期间发生远处转移。单纯放疗一般不能根治肾胚细胞瘤。也有认为应作术后放疗,而只对肿瘤巨大且手术困难者,才作术前放疗。因为足量放疗的反应较大,不利于放疗后行根治手术,所以术后放疗较为合适。术后除肾区放疗外,如再补充全肺预防性放射,有一定价值。宜应用高能射线,照射面积一般从肋下至髂嵴,略超过中线,每日剂量为75~100rad。术后放疗的总剂量为3000rad左右。如肿瘤很小,可用较小的照射野。对Ⅰ、Ⅱ期患者,一般不必作术后放射。术前放射的总量一般限于2000~2500rad,当肿瘤缩小到可以手术时,应停止放疗。放疗后到手术的间隔时间,一般为3~4周。近来也主张术后给予化疗以防止转移,并提出放线菌素D和长春新碱为最合适的药物。目前肾胚细胞瘤的治愈率已达80%以上。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过去以手术治疗为主,不能手术者改用内分泌治疗。40年代以后,开始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多为组织间照射,用198金或125碘注射肿瘤内部。照射剂量相当于单次照射5000rad以上。这种方法仍需在开腹手术下进行,而且只对无淋巴结转移和局部病变较小的病例有较好效果,近年来已大多被高能外照射所取代,或采用组织间照射加用高能外照射。外照射可采用各种方式,常用前、后及会阴照射野,也可用旋转照射方法。肿瘤照射剂量一般需6000rad以上,但不宜超过7000~7500rad。当肿瘤尚局限于前列腺时,五年治愈率可达70%以上; 如肿瘤已有外侵则治愈率下降到40%左右。放射治疗的并发症主要为膀胱炎及阳萎,前者的发生率约在2~5%之间,而放射治疗后发生阳萎者约及25%,但较手术治疗后的发生率已大为降低。由于前列腺癌的发病年龄高,手术治疗的危险性较大,所以近年来采用高能射线治疗者日益增多。对于放射治疗的同时以及治疗之后应用女性激素的方法,多数作者持否定态度。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534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