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劳动卫生 >>中毒性肾病

中毒性肾病
 
摘要: 中毒性肾病是毒物作用于肾脏而引起的疾病。肾脏是毒物的排泄器官,同时由于肾脏血流旺盛,代谢率高,耗氧多,因而缺氧也可损害肾脏。


中毒性肾病是毒物作用于肾脏而引起的疾病。肾脏是毒物的排泄器官,同时由于肾脏血流旺盛,代谢率高,耗氧多,因而缺氧也可损害肾脏。毒物在肾脏经浓缩、分解,并受尿pH改变的影响,可增强对肾脏的毒作用。此外,肾酶因其巯基易与毒物作用,活性易受抑制。由于以上各种原因,肾脏易受毒物影响而发生中毒性肾损害。中毒性肾病在临床上可分为三型:

急性中毒性肾小管坏死性肾病 常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原因是亲肾小管毒物和缺氧。亲肾小管毒物对肾小管有直接损害作用。缺氧的原因往往是休克、失血、血管内溶血时的血红蛋白尿、挤压伤时的肌红蛋白尿。病理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间质水肿。患者在中毒后2~4天进入少尿期,每天尿量少于300ml,伴有氮质血症、高钾血症、酸中毒。经过7~12天进入多尿期。能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病的毒物有: 金属及其化合物如汞、砷、砷化氢、铀,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乙二醇,有机氯农药如氯丹、DDT,其他如一氧化碳以及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等。

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病在早期,如已有肾脏损害,但尚未出现明显肾功能衰竭表现时,应避免使用能加重肾脏损害的药物或摄入过量液体。应尽快使用特效解毒剂。有些金属络合剂可加重肾脏负担,故使用时应根据病情调节剂量,必要时与透析疗法同时使用。对急性溶血患者,注射右旋糖酐并给予碱性药物。注意纠正血容量不足及休克。解除肾血管痉挛可用肾区热敷或理疗,或用肾周封闭疗法及给利尿合剂。利尿合剂由普鲁卡因1g、氨茶碱0.25~0.5g、苯甲酸咖啡因钠0.25~0.5g、罂粟碱0.03g、维生素C 1g加入葡萄糖液250~500ml组成,可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也可用利尿剂,如利尿酸钠25~50mg静脉注射;亦可用甘露醇或低分子右旋糖酐快速静脉滴注,以改善肾血管痉挛,增加肾血流量。一般先给20甘露醇200~250ml,在15~20分钟内注射完毕。若尿量多于40ml/h,可按每次1g/kg,每日酌情给2~3次。如用一次后利尿反应不显著,则不宜再用。注意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结合毒物种类及临床情况,如有指征,尽早使用透析疗法。如已发生肾功能衰竭,其治疗原则与内科相同。

慢性中毒性肾小管损害 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尿中出现低分子量蛋白,如β2-微球蛋白、维生素A结合蛋白(RBP)、溶菌酶等,并可出现磷酸盐、葡萄糖、氨基酸。详见“镉中毒”、“汞中毒”、“铅中毒”、“铀中毒和放射性损伤”条目。

中毒性肾病综合征 本病病变在肾小球,与膜性肾小球病变相似,肾小球基底膜损害而产生肾病综合征,肾小球通透性增强。患者排出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降低,血胆固醇增高,出现明显水肿。汞、铋、金、铀可引起中毒性肾病综合征。及早脱离毒物接触,早期排出毒物,中毒性肾病综合征比较容易恢复。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10429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8-05-2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