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之一。早在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就已制造出举世闻名的西汉霸桥纸,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张。近代的造纸工业,无论在纸浆制备或造纸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造纸原料主要为木材、稻草,其次为破布、废纸、废麻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研制一些非植物纤维的纸张。
造纸生产过程如下:
蒸煮、黑液回收、网部脱水和纸张干燥等作业中,因水蒸汽散发,工人可受到高温、高湿的影响。夏季因汗液蒸发散热困难,导致机体蓄热,易引起中暑。此外,呼吸道疾病和风湿性关节疼痛亦较为多见。
造纸工人可接触多种刺激性气体,如在亚硫酸盐法制浆中可接触二氧化硫,在漂白工序中,可能受到氯气的危害。在亚硫酸铵法制浆过程中,工人除接触二氧化硫外,尚可接触氨气。这些工业毒物均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大量接触可造成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在制备特种纸张和涂料纸时,常用一些溶剂和其他化合物,如生产玻璃纸时,工人可在磺化过程中接触到二硫化碳。在作纸浆分析时经常接触四氯化碳;在浆料的贮存过程、在涂布纸所用的胶粘剂中,常以醋酸苯汞作为控制藻类和霉菌的生长抑制剂。在生产防潮纸时需用沥青; 作纸浆分析时要用联苯胺; 在抄纸过程中为增加纸张的白度而要加入少量的荧光增白剂; 某些水果包装纸的生产中可接触联苯。此外,造纸常用强碱、强酸以及用松香、脲醛、甲醛树脂、聚乙烯醇作为表面或内施胶剂以达到写字“不润”的目的。在切断各种造纸原料时,可产生大量的粉尘; 剥树皮的工人可接触含有霉菌孢子的树皮粉尘; 在用破布为原料时,工人接触带有病菌的布屑粉尘。此外,尚可接触石灰、矾土及滑石粉等粉尘。
造纸工业中所用去皮机、切片机、磨浆机以及造纸机的真空辊、吸水辊均可产生噪声。
凡能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地方均应加强密闭通风,如漂洗池加盖,漂洗机设密封罩,使漂洗在密闭抽风系统中进行。改革工艺设备,如以桥式涂布机取代树杆涂布机,水力碎浆机代替破布打解机等。改进作业方法,如在浆料漂白时,应按比例正确计算氯和次氯酸盐的用量,避免产生过量的氯气; 预先将有毒物质 (如汞化合物) 置于可溶性包装袋内称重,然后投入浆料,可消除毒物的逸散。此外,采用气动引纸,自动或联锁保险装置等,可避免一些工伤事故的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