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甲烷(CH3Br)为无色、无臭、易挥发的气体。分子量94.95,比重3.97(20℃),沸点4.6℃,蒸气压189.29kPa(20℃)。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广泛用于熏蒸消毒; 化工合成中用作甲基化剂。
溴甲烷可经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吸收。大部分以原形经肺排出,部分以溴化物的盐类形式贮存于体内,经代谢后以无机溴化物形态从肾脏排出。中毒机理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溴甲烷能抑制含巯基的酶,如脲酶、琥珀酸脱氢酶、碳酸丙酰脱氢酶等,从而干扰细胞代谢,造成神经系统的损害。
急性中毒多发生于接触高浓度溴甲烷,可因呼吸抑制而猝死。多数患者发病的潜伏期为4~6小时,个别可长达数日之久。潜伏期中可有轻度头晕、头痛、乏力等,也可无自觉症状。轻度中毒时开始仅有流泪、眼痛、球结膜充血和水肿等刺激症状。数小时后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烦躁、情感淡漠、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重度中毒多数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如头晕、头痛逐渐加剧,伴有眩晕、言语不清、疲乏无力、步态不稳、震颤、共济失调等。有时出现视力模糊、复视以及定向障碍。进而烦躁不安、抽搐、昏迷,最后导致呼吸中枢抑制。少数患者以精神症状为主,出现抑郁、欣快、谵妄、幻觉、妄想、躁狂状态及行为异常等。部分患者主要病变为严重肺水肿,而神经系统症状并不明显。最后可发生休克。亦可发生肝、肾损害及视神经萎缩等病变。严重中毒患者死亡率较高,存活者可留有痴呆、癫痫、精神异常、锥体外系损害、多发性神经炎、间脑损害、视神经萎缩等后遗症。
慢性中毒的主要症状为全身乏力、倦怠、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较重者可有性格改变、幻觉等。亦可伴有周围神经炎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皮肤损害常见。溴甲烷是一种起疱剂。其液体或高浓度蒸气能透过衣服或因防护用具污染而刺激皮肤,引起局部灼伤。皮损部位出现丘疹、水疱,并逐渐融合成大疱,易继发感染。
急性中毒根据接触史、症状、实验室检查血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血溴超过250.31μmol/L,可作诊断。
溴甲烷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吸入溴甲烷后,即使无明显症状,也应观察48小时以上。重度中毒应针对脑水肿、肺水肿采取抢救措施。维持酸碱平衡,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二巯基丙醇无明显疗效。如有必要,可适量使用β-巯乙胺等药物。慢性中毒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多发性神经炎可进行针灸和用多种维生素等治疗。
熏蒸人员参加操作前必须经专业训练,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熏蒸时可加用适量氯化苦作 “警戒剂”,仓库熏蒸后需经充分通风后方可入内。
车间空气中溴甲烷(皮)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