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唇炎

唇炎
 
摘要: 唇炎是发生在唇部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唇炎是发生在唇部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常见的有下列数种:

(1) 接触性唇炎:发病机理同接触性皮炎。唇部充血、水肿并有水疱,水疱破裂后发生糜烂、复有脓血痂皮,疼痛明显。可伴淋巴结肿大与发热。除寻找病因和避免再接触外,应选用湿敷法使急性炎症消退或痂皮脱落,可服抗组胺药物。严重者可用皮质激素。

(2) 光线性唇炎: 热带与副热带地区多见,在强烈日照下,下唇粘膜发生急性水肿,充血水疱与糜烂,一般愈合较快; 但反复发作可成为慢性,出现弥散性灰白色鳞屑,上皮萎缩,毛细管扩张和皲裂,甚至癌变。慢性光线性唇炎的病理变化为浅表胶原纤维的嗜碱变性。防治应注意避免日光直接照射,局部涂遮光剂外,按炎症程度可采用湿敷法及皮质激素软膏外用。

(3) 剥脱性唇炎: 是多种疾病的粘膜-皮肤损害的共有症状,表现为局部肿胀、充血、渗出、糜烂和脓血痂皮。临床上应与药疹、接触性唇炎、急性光线性唇炎、多形性红斑和发生糜烂的扁平苔藓或盘状红斑狼疮等疾病相鉴别,在诊断未明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

(4) 腺性唇炎: 可能为过度光照合并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唇部一般较肥厚,以拇-食指作双指法检查,可触及粟粒大的粘膜腺; 在吻合缘或内侧粘膜可看到扩张的唇腺导管口,并有透明的粘液渗出,在吻合缘处溢出的粘液可干结成白膜状痂皮,甚至在入睡后使上下唇粘连。少数患者可发生脓性分泌液,通常称为化脓性腺性唇炎。早期可外用皮质激素软膏或局部注射皮质激素。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试用X线照射或手术治疗。

(5) 肉芽肿性唇炎: 病因未明,组织病理象主要为非特异性肉芽肿,上唇多见,呈弥漫性肿胀,早期呈淡红或暗红色。日久则逐渐接近正常色泽; 压诊觉肥厚而有弹性,无痛,肿胀明显时,唇红部可见数条左右对称的沟裂。肿胀更严重时,可延及面部,对少数患者可作为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的症状之一。早期治疗可局部注射皮质激素,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6) 口角炎: 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有: 化脓球菌或念珠菌的接触传染,核黄素缺乏或其他维生素B缺乏等。主要见于儿童,亦见于成人。损害对称分布于两侧口角(亦可见于一侧)。局部先有淡红斑,继之出现浸渍、糜烂、并伴有微小而浅表的裂隙,严重时可扩展至附近皮肤及唇内侧粘膜,有烧灼感及干燥感,寒冬时口唇干燥,张口时可有灼痛感。防治上应注意清洁卫生。对传染性口角炎应重视隔离消毒制度。局部治疗应针对病因,选用2%龙胆紫液、新霉素、制霉菌素或克霉唑软膏等,内服核黄素或复合维生素B。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5382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6
  • 更新时间: 2013-01-06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