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摘要: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所发生的浅在性炎症,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大疱甚至坏死等。按其发病机制可分原发性和变应性二种,以后者为多见。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所发生的浅在性炎症,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大疱甚至坏死等。按其发病机制可分原发性和变应性二种,以后者为多见。

原发性接触性皮炎指刺激物直接作用于皮肤后所发生的病变。肥皂、洗涤剂、去污剂、润滑油、汽油等弱性刺激物须长期接触后损伤表皮而发病。而强酸、强碱、芥子气等强性刺激物和皮肤接触后可很快引起皮炎,其严重程度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浓度及接触时间成正比。原发性刺激所致皮炎可见于任何人,但多见于职业病患者。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致敏物质多无刺激性,对一般人无不良反应。致敏物质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亦称半抗原,须与表皮蛋白相结合后始形成抗原性物质。亦有某些接触物本身即具有抗原性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属于迟发性变态反应,初次接触抗原性物质后约经5~21天左右的潜伏期,形成致敏的淋巴细胞,再接触上述物质后,约经12~48小时发生皮炎。能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致敏物质有: ①动物性物质,如皮革、羊毛制品、某些昆虫的分泌物等; ②植物,如漆树、长春藤、荨麻、无花果、银杏皮等,生漆系多见而较强的致敏物质; ③化工原料,如染料、油漆、机油、溶剂、甲醛及酚等; ④外用药物,如清凉油、红汞、抗生素药膏、局麻剂、中药膏药等; ⑤农药,如六六六、敌敌畏等杀虫剂; ⑥化妆品,如香脂、香皂、染发水、红油彩及洗涤剂等; ⑦橡胶及塑料制品,如橡皮手套,橡皮布、胶鞋、塑料布、塑料包带及塑料鞋等; ⑧重金属盐类,如镍盐、铬盐(除重铬酸钾外,常见于砂土及水泥中)、铅化物及汞剂等。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仅发于少数人,皮炎的程度取决于该物质的致敏性与患者的反应性,与浓度和时间的关系不成正比,除接触部发生皮炎外,且易向周围的皮肤扩展。

原发性皮炎好发于暴露部位,如手指、手背、腕及前臂和面部等处,可为潮红、水肿、大疱、糜烂、结痂及脱屑等,重者发生溃疡及坏死。慢性刺激时易发肥厚、皲裂及苔藓样硬化等症状。

变应性皮炎多呈潮红、浮肿、丘疹及水疱等急性炎症反应,重者高度红肿及大疱,但甚少成溃疡及坏死。皮疹初发时与接触致敏物质的部位相一致,但由于患者高度敏感,过敏原有挥发性以及搔抓、衣服摩擦等原因,可在接触部位附近或身体其它部位发病,如生殖器、腋下、腹部、股部等处,重者可泛发全身。自觉瘙痒及灼热,可伴发热及全身不适。

发生在某些部位的皮炎,常和一定的病因有关,如发生于头部和面部者可因染发水、香脂、香皂、帽缘皮衬、眼镜框、生漆、农药及某些化妆品引起。发生于颈部者可由皮衣领、围巾、项链等引起;臀部常与有颜色裤衣、马桶圈、坐药及橡皮布等有关。足部可由袜子、鞋类及癣药水等引起; 手部多因生活所用肥皂、洗涤剂、手套、提包以及职业中接触的油类、药物、化工原料等多种物质所致。

本病急性期在避免再接触致敏物质后多可逐渐全愈,但若治疗不当或未能避免再接触时,可使病程迁延而慢性化。

诊断步骤: ①询问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有无外用药及接触某些特殊物品史,以发现可疑的物质。②观察皮损的形状、部位、皮疹形态等特点。③观察患者避免接触可疑物质后,病变是否迅速好转或消退,再接触时是否复发。④对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可疑致敏物质,可于正常皮肤处作斑贴试验来证实。但被检物的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刺激皮肤,在急性期也不宜作斑试,以免激惹病情恶化。⑤对于病因不明的患者,可选用常见的致敏物质数种作斑贴试验。24~48小时后看结果,高度敏感时12小时即可出现阳性反应。

本病应与湿疹相鉴别。湿疹的原因复杂,不易发现,皮疹呈多种疹形,境界不明显,常全身泛发或对称分布,反复发作,易慢性化。

治疗: 接触有刺激的物质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除去之。同时应注意去除可疑病因,避免再接触,或采取防护措施,保护皮肤。一般采用局部对症处理,红肿、丘疱疹及小水疱,可搽炉甘石洗剂,或皮质激素霜剂。若有大疱及渗液,可抽去疱液后用3%硼酸水溶液、1/8000高锰酸钾液或复方醋酸铝液作冷湿敷,每日多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皮炎好转后改用40%氧化锌油或氧化锌糊膏等。有继发感染时可将利凡诺、呋喃西林等抗菌药物加入上述外用药内,但须注意勿因外用药物而加重刺激或敏感,因接触性皮炎患者的皮肤耐受性较正常低,易于对多种物质发生过敏。慢性接触性皮炎,除尽量避免接触致病物质外,可外用皮质激素软膏或糠馏油软膏等,同时要保护皮肤,防止干燥及皲裂。

全身治疗: 轻者可服用抗组织胺药物,泛发严重时可内服或注射皮质激素,约1~2周左右逐渐停药。对于某些已知过敏原而又不能避免再接触的患者,如系无毒物质,可试行特异性脱敏方法,即先由小量口服开始,渐增加用量,约经数月后可达脱敏目的。对大漆过敏的工人,口服漆树叶煎剂,能提高其耐受性,即是一例。

预防在于避免接触烈性刺激物,必要时须用防护用具。平时慎用易致敏感的外用药。若已发现过敏原,应尽量避免再接触。保护皮肤避免干燥,皲裂,使用肥皂或洗涤剂等脱脂物品后,宜多用水冲洗,再擦用油类。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743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7
  • 更新时间: 2012-12-17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