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皮肤病外用治疗

皮肤病外用治疗
 
摘要: 皮肤病外用治疗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皮肤病尽管其病因各异,只要其损害形态、性质等特点相同,可以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亦即异病同治,以达到治疗效果。应用外用治疗时,需掌握药物剂型、药物性质、治疗原则三个环节。

皮肤病外用治疗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皮肤病尽管其病因各异,只要其损害形态、性质等特点相同,可以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亦即异病同治,以达到治疗效果。应用外用治疗时,需掌握药物剂型、药物性质、治疗原则三个环节。

药物剂型 剂型是指药物配成的型式。不同的剂型,其作用及适用范围常有差异,因此,选用药物剂型在皮肤病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粉剂 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细微干燥矿物或植物粉末所组成。粉粒均系多面挥发体,散布于皮肤表面,可扩大散热面积,使毛细管收缩,炎症减轻,有一定清凉、消炎作用; 并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和皮脂,减少局部摩擦刺激。粉剂的粉粒愈细愈干燥,散热面积愈广,吸收作用愈强,疗效亦愈大。粉剂适用于仅有潮红而无渗液的急性过敏性皮炎早期、多汗症、痱子、皱襞处。有渗液及脓性分泌物时禁用粉剂,以免凝结成痂,有利于细菌繁殖。干燥或皱裂皮损禁用。毛发部最好勿用。含有淀粉的粉剂勿用于腋窝、腹股沟或乳房下等皮肤摩擦面或皱襞部,以免腐败分解,刺激皮肤。常用的基本方剂有氧化锌滑石粉(氧化锌、滑石粉等量),10%硼酸滑石粉(硼酸粉10g、滑石粉加到100g),氧化锌淀粉(氧化锌、淀粉、滑石粉各等量)等。此类基本方中,可因治疗需要加入各种止痒、清凉、收敛、抗菌等药物,如0.5%薄荷脑,1%樟脑,5~10%硼酸,5%硫黄等。粉剂可直接撒布于皮损面,一日多次。如为全身性皮损可大量撒布于床单上。对足癣及足多汗症可直接撒布于鞋袜内。

洗剂 亦称水粉剂或震荡洗剂。系液体中加入适量不溶性粉剂,如氧化锌、炉甘石等,及5~10%甘油而成。用前须震荡,使成混悬状。涂布于表皮,由于水的蒸发,有清凉止痒作用;干燥后在皮肤上形成粉状薄层,有粉剂作用; 其中所含甘油可润泽皮肤和粘附粉剂,有促进冷却及止痒作用。适用于急性皮肤炎症。加入适量止痒剂,可用于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及某些瘙痒性皮肤病等,不适用于糜烂、渗液、结痂、皮肤干燥、皲裂、浸润肥厚、苔藓化及毛发部位等。

常用的洗剂基方有炉甘石洗剂 (炉甘石15g、氧化锌10g、甘油10ml、水加到100ml),氧化锌震荡洗剂(氧化锌、滑石粉各15g、甘油10g、水加到100ml)。后者亦可加入适量75%酒精(水、75%酒精等量加到100ml)。以上基方中可因治疗需要酌加止痒、消炎、收敛、轻度角质形成剂等药,如1%石炭酸、5~10%鱼石脂、2~3%雷琐辛、5%明矾、5%硫黄等。用前震荡均匀,涂布皮面,一日数次。

溶液 系指药物溶解于水所得的溶液。皮肤科常用作冷湿敷及蒸发罨包。冷湿敷是用4~6层纱布在药液中浸湿,紧贴于皮损,定时取下,重浸药液,再行贴敷; 或将药液滴于纱布,使保持一定湿度; 亦可外加有小孔的塑料薄膜,再用绷带固定,待炎症减轻,渗液减少后,可改为间歇湿敷,即日间湿敷3~4次,每次1~2小时,夜间停用,改涂氧化锌糊膏。湿敷可使局部冷却,收缩末梢血管,发散炎症的热,吸收皮损表面的渗液或脓液,软化清除痂皮及其它附着物,并可隔绝外界刺激,因而具有消炎、镇静、止痒、吸收及保护作用,适用于急性湿疹、皮炎特别渗液增多者。湿敷所用药液多为低浓度的弱酸性、收敛性者,如2~3%硼酸、2~3%醋酸铝、复方硫酸锌(硫酸锌1g、硫酸铜0.25g、水1000ml)、复方雷琐辛(雷琐辛2.5g、硼酸7.5g、水1000ml)。

蒸发罨包是将预制的厚层脱脂棉块(厚约2cm)放入药液中加热,取出略加拧挤,复于皮损处,盖以有小孔的塑料薄膜,外加绷带,每2~3小时更换一次。所用药液与湿敷所用者同。蒸发罨包初敷时有止痒、促进局部血行作用,罨包冷却后可使末梢血管收缩,有助于炎症减轻和消退,适用于急性及亚急性湿疹,特别是婴儿颜面湿疹的糜烂渗出阶段。湿敷及蒸发罨包均须定时更换,保持一定湿度,敷料须与皮损面紧贴,并须有一定厚度,绷带包扎松紧适度,面积过大的皮损不宜使用。特别对于老人或幼儿以及颈、胸、腹部位,应予注意。冬季最好勿在颈、胸等部位应用冷湿敷。

乳剂 是由两种不相融合的物质(水、油或蜡)加入乳化剂,形成的一种均匀混合乳状药剂,有一定散热、清凉、止痒、消炎作用。乳剂对水相及油相均有亲和力,故油溶性及水溶性药物均可配入。此外,乳剂洁白细腻,用时舒适,易于除去,无油腻之弊。缺点为有些可破坏乳化作用的药物如水杨酸、硼酸等不能配入、贮藏时久,易于蒸发失水,易于发霉。乳剂一般适用于各种亚急性皮肤炎症。

乳剂因乳化剂不同,分为油包水型及水包油型。油包水型乳剂俗称油冷霜或脂,其中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外观呈半透明蜡状,可与多种油溶性药物配伍,冬季及干燥性皮损用之较宜。水包油型乳剂俗称雪花膏或霜,其中水为连续相,油为分散相,无油腻性,易为水所洗去,透入性较油包水型为快,易于发挥药效,用后水分蒸发,局部有凉爽感。

糊剂 亦称泥膏。系在油脂性软膏基质中加入不溶性粉末(约25~50%)而成。无刺激性,对正常皮脂排出及汗液蒸发影响较小,能散发炎症的热,促使炎症减轻,并吸收皮损的少量渗液和分泌物,润泽皮肤,软化皮损,除去皮损表面鳞屑痂皮等附着物。糊剂作用较表浅,通常多用于亚急性皮炎有轻度糜烂、渗液较少的皮损,但由于粘着性较强,涂后不易除去,可在皮肤上保持较久疗效,因此亦可酌用于慢性皮炎而有轻度浸润肥厚的皮损。此外,以糊剂厚敷于窦道或瘘管周围,可防止继发湿疹样皮炎。糊剂不宜用于毛发部。

软膏 系以油脂类为基质加入治疗用药物而制成的膏剂。常用基质有动物脂肪(如猪脂)、类脂质(如羊毛脂)、烃类(如凡士林)及植物油等。后者须加入蜂蜡以调整其硬度。不同的软膏基质对于其中所含药物的释出、渗透和吸收作用常有差异,对于疗效亦有影响,在应用时应根据治疗需要,选择适宜基质。软膏只作用于局部,如大面积应用时,应考虑其吸收问题。软膏透入作用较好,故一般适用于皮肤深部炎性病变。除根据其所含药物可发挥各种治疗作用外,并有保护病损表面、软化痂皮、鳞屑等皮损表面覆盖物,使其易于除去,亦可促进肉芽生长和上皮修复。

酊剂和醑剂 酊剂是化学药品或生药用不同浓度酒精溶解或浸泡所得的溶液。由挥发性有机药物配制者称为醑剂。酊剂或醑剂中亦可酌加适量的甘油或丙酮。酒精可溶解适量皮脂、吸收一定量皮肤水分,促使表皮角层易于松解,扩张末梢血管,易于挥发,因而具有止痒及清凉作用。75%酒精并有消毒杀菌作用。酊剂或醑剂因易于挥发,作用表浅,不适于深层皮肤炎症。一般多用于局限性瘙痒性皮肤病、浅部皮肤霉菌病以及轻度浅层皮肤炎症(如头皮糠疹)。有急性炎症及皮肤糜烂者禁用。干燥皲裂性皮损不宜应用。

常用的酊剂、醑剂有苯甲酸水杨酸酊(苯甲酸6~12g,水杨酸3~6g、70%酒精加到100ml),薄荷醑(麝香草酚1g、薄荷脑2g、甘油5ml、60%酒精加到100ml),樟脑醑(樟脑2g、液体石炭酸1g、甘油5ml、60%酒精加到100ml)。由中草药浸制者有百部酊、补骨脂酊等。

油剂 系以植物油或液体石蜡为基质的制剂可分为二种:一种是将药溶于油中的油溶液,如用于脱痂的2~5%水杨酸油剂 (水杨酸2~5g、蓖麻油20g、花生油加到100g)。中医所用的甘草油、紫草油,亦属于此类。另一种是将适量不溶性粉剂调和油剂,如氧化锌油,简称锌氧油,系植物油加入等量氧化锌配成,性质缓和,有干燥、收敛、缓和炎症作用,适用于急性或亚急性炎症而有少量渗液的皮损,可单用亦可视治疗需要加入止痒、消炎、收敛、抗生素或皮质激素药物。用时先将油粉调匀,薄涂皮面。毛发部位不宜应用。

硬膏 系以高级脂肪酸铅盐或橡胶为基质所制成。涂于裱背材料上,贴附于皮损,遇体温变软,牢贴于皮肤。用法简便清洁,便于携带贮藏,不腐败分解。硬膏一般分为粘贴硬膏及药物硬膏两种。前者主要为粘着固定敷料之用,亦可用于治疗,如氧化锌橡皮膏。药用硬膏系在上述硬膏基础上加入药物,如慢性皮炎硬膏 (含黑豆馏油)、伤湿止痛膏等,中药膏药亦属于硬膏范畴。硬膏贴附后可将皮损密封,限制水分蒸发和局部热的放散,使角层保存一定水分而软化,有利于药物透入,并促进局部血行,使炎症易于消散。适用于慢性限局性浸润肥厚性皮肤病,如限局性神经性皮炎、扁平苔藓、皮肤淀粉样变、限局性角化性皮肤病。急性皮炎禁用。用时将硬膏稍稍加热,贴于患部,每2~3日更换一次,亦可先将药物(如黑豆馏油、皮质激素)涂布,再贴附硬膏。搽剂 系供皮肤外用的液体药剂,有溶液型、乳浊液型及混悬液型等制品,其分散媒一般为乙醇及油。如炉甘石搽剂 (炉甘石、氧化锌各8g、花生油、石灰水各50ml); 汗斑搽剂(硫代硫酸钠24g、甘油5g、75%酒精30ml、蒸馏水180ml)。

涂膜剂 系以药物(或加成膜剂)溶于有机溶媒或胶液中,涂于皮肤,干后形成薄膜,可使药物易于透入,延长或提高药效,保护皮肤,适用于慢性皮炎及其些职业性皮肤病的防护。常用的涂膜剂有①膜剂: 是用含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醇缩甲乙醛等有机溶媒溶解某些药物而制成,涂后干燥成膜。如复方聚乙烯醇缩丁醛防护液(聚乙烯醇缩丁醛4.9g、苯二甲酸二辛酯3.9g、松香3.9g、漆片2.0g、苯酚1.0g、乙醇加至100ml),可用于防止血吸虫尾蚴皮炎。②气雾剂: 系借助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压力,使药物从特制容器中喷出呈气雾状制剂,均匀地分布于患部、形成薄膜。适用于大面积损害,如神经性皮炎及皮肤瘙痒症,每日或隔日喷射一次。③火棉胶剂: 以弹性火棉胶为基质,加入药物所制成,涂后迅速干燥,形成薄膜。如30%水杨酸火棉胶,适用于鸡眼、跖疣等。

二甲基亚砜剂 为一种无色透明具有较强的溶解性和渗透性液剂,可加速透过皮肤和粘膜,提高药物渗透作用。本药可与各种溶剂任意混合,但不宜与松节油及液体石蜡混合。常用的二甲基亚砜剂有皮质激素(如0.25%氢化可的松、0.05%氟美松、0.28%氟轻松等)、抗生素(如0.5%新霉素、1%氯霉素)、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等。通常将此类药物溶于40~60%二甲基亚砜,供外用涂布。二甲基亚砜局部应用的适宜浓度为40~60%,超过70%时对皮肤有刺激性。皮肤有破损或在儿童、妇女长期应用时,应酌量减低浓度。每日应用总量不超过200ml,否则可产生溶血现象。应避免大面积应用,以防止其中所溶的药物吸收过多而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性质 按药理作用的不同可将皮肤病外用药分为以下几类。

润滑剂 常用油脂剂和粉剂,前者如羊毛脂、凡士林、液体石蜡、植物油等,后者如滑石粉、淀粉、氧化锌等。

止痒剂 常用的有局部麻醉剂如0.5~1%达克罗宁、3~5%苯唑卡因、1%石炭酸、0.5~1%麝香草酚等;芳香挥发剂如0.5~1%薄荷脑,1~2%冰片、1~2%樟脑等: 其他如2%水杨酸、3~5%黑豆馏油等。

抗菌剂 有1:3000~5000高锰酸钾、3~10%硼酸、0.01~1%呋喃西林,0.5~1%利凡诺、0.5~1%杆菌肽、0.5~1%新霉素、0.5~10%龙胆紫等。

杀寄生虫剂 有10~20%硫黄、40%硫代硫酸钠、25%苯甲酸苄酯等。

抗霉菌剂


外用抗霉菌剂




药 名

外用剂型和浓度

适 应

备 注

二性霉素B

2~8万u/ml洗剂,0.3~3%溶液,15万u/g软膏,
8万u/g乳剂,8~15万u/ml气雾剂

念珠菌病等

 

庐山霉素

0.5~2.5%溶液,1%软膏,0.25~0.5%二甲基亚砜
剂,5mg/栓

孢子丝菌病、阴道念珠菌病等

 

球红霉素

0.2~2%溶液,0.2~0.5%软膏,1~2%二甲基亚砜
剂,0.3%气雾剂

孢子丝菌病等

 

曲古霉素

2~8万u/ml溶液、气霉剂、含漱剂,8~15万u/g软
膏、乳剂

念珠菌病等

 

制霉菌素

10万u/g粉剂、软膏,1~2万u/ml洗剂,2.5万
u/ml气雾剂,5万u/ml含漱剂

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等

 

杀念珠菌素
Candicidin

0.05~0.1%软膏、乳剂,3~5mg/栓

皮肤、阴道、指(趾)甲念珠菌病

 

克念菌素
Cannityacin

5mg/栓

念珠菌病、隐球菌病等

 

克念菌素钠

0.05mg/ml溶液,0.5mg/ml气雾剂

念珠菌病、隐球菌病等

 

克霉唑

3~5%软膏,1%乳剂,0.1g/栓

念珠菌病、耳霉菌病、体癣、
手足癣等

 

益康唑
Econazole

1%粉剂、溶液乳剂、气雾剂,150mg/栓

体癣、腋癣、手足癣、皮肤及
粘膜念珠菌病等

 

5-氟胞嘧啶

2%软膏,10%乳剂

皮肤念珠菌病、着色霉菌病等

 

发癣退
Talnaftate

10%粉剂、溶液、乳剂,2%软膏

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等

 

金褐霉素

0.1%溶液,0.2%乳剂

皮肤念珠菌病

 

十一烯酸

2%粉剂,5~10%酊剂,20%软膏

手足癣、体癣等

常与其锌盐合用

水杨酸

6~10%酊剂、软膏

手足癣、体癣等

可复方配用

水杨酸苯胺

5%软膏

手足癣、体癣等

可复方配用

苯甲酸

6~12%酊剂、软膏

头癣、手足癣、体癣等

可复方配用

冰醋酸

10~30%溶液

头癣、手足癣、体癣、股癣等

浸渍裂隙忌用

升华硫黄

5~10%软膏、乳剂、泥膏

头癣、手足癣、体癣、股癣等

可复方配用

硫代硫酸钠

25~40%溶液

花斑癣

 

0.2%溶液,2~3%酊剂,2~10%软膏

放线菌病、孢子丝菌病、甲癣

 

碘化钾

2%溶液,50%软膏

甲癣、溶甲

与羊毛脂等量

龙胆紫

1~2%溶液,0.5~1%酊剂

皮肤粘膜念珠菌病

 

土槿皮

20%酊剂

手足癣、体癣、股癣等

可复方配用



抗病毒剂 有0.5~1%金霉素、0.25%疱疹净、0.5~1%5-氟脲嘧啶、1%阿糖胞苷等。

收敛剂 有5%明矾、10%代马妥、0.1~0.2%硫酸锌、0.1~0.2%硫酸铜、1~5%醋酸铝、2~5%鞣酸、0.5~1%硝酸银、5%次硝酸铋等。

角化促成剂 此类药物按其作用强弱可分为两组。作用较强者有5~20%各种焦油类如煤焦油、松馏油、糠馏油、黑豆馏油等,1~5%焦性没食子酸,0.1~1%蒽林,1:2000~1:10,000芥子气等; 作用较弱者5%硫黄、10%鱼石脂、3~5%雷琐辛、3~5%水杨酸等。这类药物常因浓度高低不同,其作用亦不相同,如水杨酸或雷琐辛在3%以下浓度时,有收敛、消炎、止痒、促进上皮恢复作用; 浓度达5~10%时则有角质松解或剥脱作用;浓度在20%以上,则有腐蚀作用。

角质松解剂 又称角质剥脱剂,有5~10%水杨酸、5~10%雷琐辛、10%硫黄、5~10%焦性没食子酸、10~40%尿素、10~30%冰醋酸、0.05~1%维生素A酸等。腐蚀剂 这类药物多属较强的酸和碱,如纯石炭酸、20%以上的水杨酸或雷琐辛、15~20%乳酸或25~50%三氯醋酸等。应用时勿使侵及正常皮肤。中药鸦胆子,去壳取仁,直接涂擦,亦有腐蚀作用。

防光剂 有5%二氧化钛、5%对氨苯甲酸、10~20%水杨酸苯脂、3~5%水杨酸苯甲脂、3%水杨酸甲酯、苯酮类化合物如3%Oxybenzone、3%Dioxybenzone、10%Sulisobenzone等,15~25%氧化锌厚层涂敷时也能防光。适用于光感性皮肤病。

皮质激素剂 具抗炎、抗增生(抗有丝分裂等作用,外用有0.5~1%氢化考的松(其丁酸酯为0.1%),0.1~0.5%醋酸强的松,0.25~1%甲基强的松龙,0.025~0.1%地塞米松,0.1~0.2%倍他米松 (其二丙酸酯戊酸脂为0.05~0.1%,苯甲酸酯为0.025%,去炎松0.025~0.1%。肤轻松0.01~0.2%,酯酸肤轻松0.05%,氟氢可的松0.05~0.25%,适用于慢性湿疹、皮炎、银屑病等。涂后可采用封包法,即外贴胶布或覆盖塑料薄膜,3~5日换药一次。损害内注射有2.5%醋酸氢化考的松混悬注射液(25mg/ml直径2.5cm大皮损每次1ml,每次总量不超过4ml),2.5%醋酸强的松龙混悬注射液(25mg/ml,每次0.5ml,每次总量不超过2ml),1~2周/次,10次为一疗程,注射时可加入1%普鲁卡因0.5~2ml,皮损较大者,可按比例增加用量,适用于斑秃、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瘢痕疙瘩,胫前粘液性水肿,结节性痒疹,囊肿性痤疮,环状肉芽肿,肉样瘤等,副作用可有局部皮肤萎缩,继发性毛细管扩张、瘀斑、继发感染等,久用后大量吸收,可发生内用皮质激素的作用。

外用药治疗原则 为了取得良好疗效,应当掌握以下基本原则: ①合理选用剂型。不同的剂型对于皮损可发挥不同的作用,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例如在急性湿疹的渗出期,以选用湿敷为宜,如选用软膏剂,虽药物及浓度均同,反可使炎症加剧,渗出增加。②合理应用药物。必须根据皮肤病的性质和病期,选用适宜药物和浓度。在急性炎症进行期,皮肤敏感性增高,一般应避免刺激性较强和浓度较高药物,如强还原剂、角质剥脱剂等。在退行期,皮损处于恢复阶段,则宜选用性质和缓及浓度较低的药物,如上皮恢复剂或角质促成剂。其次,皮肤科外用药物常因其浓度不同,其药理作用亦大有差异。如水杨酸在低浓度(3%以下)可有止痒,恢复上皮及轻度角质促成作用,5~10%有角质松解和剥脱、杀霉菌等作用。20%以上则有腐蚀作用,诸如此类的药物甚多。③注意个人机体反应性。同一药物对某人疗效甚好,对另一病人疗效可能不显著,甚或过敏。有些药物初用疗效尚佳,久用又可无效。不同部位和不同性别、年龄的皮肤特性亦有差异。一般颜面、颈部、外阴及四肢屈侧等部位皮肤较敏感; 妇女和儿童皮肤对药物的透入性较男性和成人为强。老人皮肤大多有不同程度萎缩,用药浓度应较青壮年为低。因此,在应用外用药物治疗时,必须灵活应用不可拘泥,方能收到预期效果。④掌握正确使用方法。有时疗效欠佳,不是由于用药有误,而是用药方法不当,例如湿敷敷料的厚薄与更换敷料的时间,各型药膏的涂敷方法等,均有一定规范,医护人员应当正确掌握并及时指导病人。⑤治疗与预防并重。应当教育病人讲究卫生,避免内外各种刺激,限制酒类及刺激性饮食品,促使疾病早日治愈,避免反复。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13103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7
  • 更新时间: 2012-12-17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