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寄生虫病学 >>猪肉绦虫与猪肉绦虫病

猪肉绦虫与猪肉绦虫病
 
摘要: 猪肉绦虫又称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学名为链状带绦虫(Taenia solium Linnaeus,1758)。其形态和生活史与牛肉绦虫很相似,但中间宿主是猪。猪肉绦虫病是猪肉绦虫寄生于肠道所引起,但人也可以因幼虫寄生而发生猪囊尾蚴病。

猪肉绦虫又称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学名为链状带绦虫(Taenia solium Linnaeus,1758)。其形态和生活史与牛肉绦虫很相似,但中间宿主是猪。猪肉绦虫病是猪肉绦虫寄生于肠道所引起,但人也可以因幼虫寄生而发生猪囊尾蚴病。

猪肉绦虫成虫长2~4m,链体具700~1,000个节片。节片较薄,略透明。头节球形,直径约1mm,不含色素; 除4个吸盘外,还有顶突和25~50个小钩,大小相间地排列成内外2圈,内圈钩较大,长0.14~0.18mm,外圈钩稍小,长0.11~0.14mm。颈部纤细,直径仅约头节之半,长5~10mm。幼节较短而宽。成节方形,睾丸数较少,150~200个; 卵巢在节片后1/3的中央,除左右2大叶外,在子宫与阴道之间有1小叶,阴道末端无括约肌。生殖腔孔不规则地分布于每一节片的侧缘中部。孕节窄长,大小10~12×5~6mm,子宫分支数较少,常少于12支,每一分支又分多支,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子宫内约有虫卵4万个。虫卵与牛肉绦虫的难以区别。

猪肉绦虫的终宿主是人。中间宿主是猪和野猪,其次为狗、猫和羊等; 人也可有幼虫寄生。

成虫寄生于人,孕节常数节相连地自链体脱落,此与牛肉绦虫不同,其活动力也较牛肉绦虫的为弱。随宿主粪便排出的孕节或虫卵如被中间宿主吞食,经消化液作用,在24~72小时内,六钩蚴自胚膜逸出,钻入肠壁,随血循环至身体各部,约经10周长成囊尾蚴。猪囊尾蚴在猪体的寄生部位以股内侧肌为最多,其次为深腰肌、肩胛肌、咬肌、腹内斜肌、膈肌和心肌等。有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米猪肉”。

人因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米猪肉”而被感染。囊尾蚴的头节受胆汁刺激而翻出,固定于小肠上段,经2~3月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可达25年以上。

猪肉绦虫病主要流行于斯拉夫民族的国家、中、南美洲诸国及印度。在我国分布亦普遍,一般感染率较低,东北、华北一带较多,地方性流行区仅限于云南省。患者以青壮年居多,男多于女。一般感染仅有1~2条,偶有3~4条者。

造成猪肉绦虫病流行的因素,主要是猪的饲养管理不善,以及食生猪肉的不良习惯。有些地区养猪不用栏圈而散放,猪得以吃到患者粪便。在地方性流行区,居民常将猪圈兼作厕所,增加了猪感染的机会。各地猪的囊尾蚴感染率自1%以下至30%以上。我国有的少数民族有吃生的猪肉或野猪肉的习惯,易发生感染并引起流行。

猪肉绦虫成虫的致病情况与牛肉绦虫相似,但头节上具顶突及小钩,对肠粘膜的损伤较重,甚至能穿破肠壁引起腹膜炎。

在猪肉绦虫病病人,检获节片和虫卵的机会较少,但常有排出节片的病史。对可疑对象应连续数天留置全份粪便,检查节片,亦可试用驱虫治疗,以确定有无绦虫寄生。

驱除猪肉绦虫的方法与驱牛肉绦虫相同(见“牛肉绦虫与牛肉绦虫病”),通常本虫对药物更为敏感,更易收效。由于本虫在肠道寄生常易导致囊尾蚴病,故需及早发现与及时治疗。

预防原则为: ①注意食品及个人卫生: 在流行区应大力宣传本病的危害,不食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肉内囊尾蚴在54℃经5分钟始可杀死。切生菜和熟菜的砧板应分开。饭前便后要洗手,以防自身感染。②改进猪的饲养及加强肉类管理: 猪必须圈养,猪圈与人厕分开。猪肉供应市场前必须严格检查。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8489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4
  • 更新时间: 2012-12-14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