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肿瘤学 >>抗生素抗癌药

抗生素抗癌药
 
摘要: 抗癌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中筛选出来的抗癌药物,其化疗作用大多是与DNA结合,从而抑制DNA或RNA的合成。大多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由于有较强的副作用,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化验和检查。

抗癌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中筛选出来的抗癌药物,其化疗作用大多是与DNA结合,从而抑制DNA或RNA的合成。大多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由于有较强的副作用,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化验和检查。

放线菌素D (actinomycin D) 又称更生霉素,是从Streptomyces parvullus菌株提出的一种抗生素,能与DNA的鸟嘌呤-胞嘧啶碱基结合以抑制DNA依赖性RNA的合成。本药口服吸收不良,静脉注射后在2~5分钟内自血循环中消失,50%由胆汁排出,10%由尿排出。对静脉有刺激作用。适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肾胚细胞瘤、成神经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和睾丸肿瘤;亦可用于恶性葡萄胎和绒膜癌。一般剂量为4~8μg/kg,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天或隔天一次,4000~5000μg为一疗程。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和口腔溃疡。对骨髓有延迟抑制作用,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甚至全血细胞减少。可引起脱发、皮炎、色素沉着和肝功能损害,并可加重放疗区域的皮肤反应。静脉注射时如药液外溢,可出现局部疼痛、硬结或坏死。

丝裂霉素(mitomycin C) 又称自力霉素,是由Stre-ptomyces caespitosus菌株提出的一种成分,能与DNA形成交叉联结以抑制DNA的复制。静脉给药后,很快在血浆中消失,由尿中排出。适于治疗胃肠道癌、肺癌、乳腺癌及癌性胸腹水; 亦用于卵巢癌和恶性淋巴瘤。一般剂量为每次4~6mg,静脉注射,每周一次,以40mg为一疗程。腔内注射每次为6~10mg,溶于30ml生理盐水,每7~10天一次。副作用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对骨髓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有时表现出血倾向。对局部刺激性较强,如药液外溢,易致局部疼痛、硬结、坏死和溃疡。

博莱霉素(bleomycin) 又称争光霉素,是从Strepto-myces verticillus菌株中提出的混合物,内分A、B两组分,共有13种成分,其中60%为A2。主要使DNA的单链断裂,从而影响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肌内注射后半小时内血浓度达高峰,分布于皮肤、肺、腹膜和淋巴组织较多,主要由尿排出。适用于治疗头颈部和皮肤鳞状细胞癌、食管癌、肺癌和恶性淋巴瘤;亦用于阴茎癌和子宫颈癌。一般剂量为每次15~30mg,静脉或肌内注射,每周2次,以300~450mg为一疗程。副作用为发热、皮肤角化、色素沉着、指甲增厚和脱发。发热反应较多见,特别是恶性淋巴瘤患者,可出现寒战、高热、紫绀、抽搐及血压下降,甚至死亡,对已有发热的患者不宜应用。初次给药后,须严密观察副作用,可出现肺纤维化,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罗音,有时造成死亡。对老年并有肺功能损害者宜慎用。本药的特点是对骨髓无抑制作用。

光辉霉素(mithramycin) 是从Streptomyces tana-shiensis菌株中提出的抗生素。其作用是通过与DNA形成复合物以抑制DNA依赖性RNA的合成。在肝和肾中浓度较高,较快排出体外。适用于治疗睾丸胚胎癌、脑瘤和转移脑癌;亦用于治疗由癌瘤所致的高血钙症。常用剂量为每次2~6mg,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隔天一次,以10次为一疗程。副作用较大,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炎、皮肤色素沉着,并有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和肝肾功能损害。有时可出现低血钙、脱发等。

柔红霉素(daunorubicin) 又称柔毛霉素、红比霉素、正定霉素,是由Streptomyces peucetius菌株中提取的一种抗生素。其作用是插入DNA链上碱基对之间,扰乱其模板功能,从而抑制DNA及DNA依赖性RNA的合成。静脉给药后,血中浓度在15分钟达最高峰,很快分布于各组织,在心、肝、脾、肾、肺和骨髓中的浓度较高,但很少通过血脑屏障。主要在肝内代谢,大部从胆汁排出,很少从尿中排出。适用于治疗各类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一般剂量为每次0.4~1.0mg/kg,静脉注射或静滴,每天或隔天一次,以3~5次为一疗程。副作用较大,对心脏毒性较强,可致心动过速和心力衰竭。对骨髓有明显抑制作用,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减少;有恶心、呕吐、口腔溃疡及脱发;对局部刺激性较大,可致静脉炎,如药液外溢,易致局部坏死。

阿霉素(adriamycin) 是由Streptomyces peucetiuseaesins菌株中提出的抗生素。其作用虽与柔红霉素相似,但抗瘤谱较广,治疗指数较高。主要在肝脏中代谢,由胆汁排出,尿中排出极少,所以肝功能检查颇为重要。如有肝功能损害,特别是碱性磷酸酶和胆红质增高者,需将药物剂量减少50~75%。适用于治疗骨肉瘤、软组织肉瘤、肾胚细胞瘤、成神经细胞瘤、乳腺癌、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亦用以治疗肺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和骨髓瘤。一般剂量为每次40~60mg/m2,静脉注射,每3周一次。副作用较大,对心脏毒性较强。如总剂量超过450mg/m2,易并发心脏毒性反应,表现为心电图ST和T波的改变、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对骨髓有明显抑制作用,使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减少。可有恶心、呕吐、口腔溃疡和脱发。对局部刺激性较大,如静脉注射时药液外溢,可致局部坏死和溃疡。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191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