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酸(ClCH2COOH)又称一氯醋酸,为针形无色晶体。分子量94.5,比重1.58,熔点50~63℃,沸点189℃。易溶于水、苯、酒精和乙醚。化学性质活泼,有强腐蚀性。主要用于生产乐果、α-苯乙酸,以及医药、染料等工业。
吸入高浓度氯乙酸蒸气或皮肤接触氯乙酸溶液,可迅速大量吸收,造成急性中毒。在数小时内发生心、肺、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出现严重的酸中毒。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休克、血尿、肾功能衰竭等。接触氯乙酸雾,可有眼部疼痛、流泪、羞明、结膜充血以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脱离接触后5~15分钟即消退。皮肤接触后多出现无痛性灼伤(但也偶见伴有剧痛者),相继出现水疱,1~2周后水疱吸收,出现角化过度,经3~4次脱皮后始愈。眼接触可发生角膜灼伤,有剧痛。经常接触酸雾者感觉头痛、头晕。
皮肤、粘膜及眼部灼伤均可按酸灼伤处理。严重者应注意纠正酸中毒,防止休克,并保护脏器,可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