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合成树脂皮肤病

合成树脂皮肤病
 
摘要: 合成树脂的种类极多,随塑料工业的发展,新产品还在不断出现。

合成树脂的种类极多,随塑料工业的发展,新产品还在不断出现,与职业性皮肤病关系较大的,有下列几种:

(1) 环氧树脂: 工业上最常用的系由环氧氯丙烷和二酚基丙烷(双酚A),以氢氧化钠溶液催化剂,在70~100℃温度下缩合而成。环氧树脂对皮肤具有一定的致敏性和刺激性,在加工过程中,须加入硬化剂和填塑剂等,如六次甲基二胺、乙二胺、聚乙烯胺等。这些物质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和致敏作用,特别是胺类硬化剂,对皮肤刺激性更大。环氧树脂引起的职业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应用过程中,在树脂的生产过程则少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最多见于环氧树脂与硬化剂混合过程,亦见于与尚未完全硬化的环氧树脂接触的工人。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5~7天左右),损害好发于手腕、前臂、面颈等暴露部位,亦可见于外阴部。局部出现红斑、小丘疹或丘疱疹,密集成片,严重者局部水肿明显。有剧烈瘙痒,一般在脱离接触及经适当治疗后,约一周皮疹可消退。再接触,可再发。慢性病例,皮损呈苔藓化,少数病例皮疹可延及全身。

(2) 酚醛树脂: 生产酚醛树脂的主要原料有酚或其同类物及醛类,在催化剂氨水或盐酸作用下缩合而成。根据某些工业上的要求,还需加入一定量的六次甲基四胺作为硬化剂。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极常见,特别是在生产单位接触六次甲基四胺的工人,在夏季发病更重。皮炎亦常见,多发于暴露部位,局部红斑水肿,以面部、眼睑周围最显著,亦见于手、上肢、颈和身体其他部位。严重者在手背、手指背面和上肢,有湿疹样皮炎发生,主观剧痒。手掌及指端皮肤干燥、角化过度,并有浅度皲裂。此外,尚可发生粘膜症状,如慢性咽炎、鼻炎、支气管炎等。

除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之外,其他合成树脂引起的皮肤病较少见,但在生产氨基树脂过程中,由于甲醛的作用,亦可引起眼、鼻、支气管的刺激症状和皮炎。在聚氯乙烯生产过程加热时,有时可有氯化氢气体逸出,可刺激皮肤和粘膜。预防和治疗同一般工业职业性皮肤病的防治措施。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451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21
  • 更新时间: 2012-12-21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