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寄生虫病学 >>

 
摘要: 蚊指双翅目长角亚目(Nematocera)蚊科(Culicidae)所属的种类。

蚊指双翅目长角亚目(Nematocera)蚊科(Culicidae)所属的种类。本科的主要形态特征是: ①口器形成突出在头前的长喙,喙的外鞘由背面纵裂的下唇所形成,鞘内包含由上唇、上腭、舌和下腭演变而成的6根口针;多数种类雌蚊的口针发达,适于刺吸血液,雄蚊的上腭和下腭不同程度地退化。②翅脉具鳞片,翅后缘有繸鳞;头、胸、足以及多数种类的腹部也覆盖鳞片。

蚊系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期,前3期统称幼期,水生。雌蚊产卵在孳生场所的水中,可上浮水面或下沉,单个或粘集成卵块;或产于湿土上和容器内壁; 少数种类的卵粘集在浮生植物叶下。有些蚊类的滞育卵能抗低温和干旱,并以此越冬或度过旱季。幼虫期共分4龄,第4龄为成熟幼虫,再蜕皮即化为蛹。蚊蛹不食,但能活动。蚊类的孳生场所,大至湖泊沼泽,小至树洞竹筒,因种类而异。

雄蚊不吸血,以花蜜和植物液汁为生。雌蚊也常吸食花蜜和植物液汁,但除少数种类外,都刺吸血液。血液是绝大多数雌蚊卵巢发育所必需。雌蚊吸血、血液消化和卵巢发育以及产卵,通常形成明显的生殖营养周环(go-notrophic cycle)。雌蚊吸血的宿主包括人以及哺乳类、鸟类、爬虫类和两栖类等动物,也因蚊种而有所偏好。这种宿主偏好性,以及种群数量和对病原体的易感性等,都是决定其为疾病传播媒介的重要因素。

全世界已知的蚊类共34属,近3,300种和亚种。我国也有14属近300种和亚种。蚊科分为下列3亚科:

(1) 巨蚊亚科 (Toxorhynchitinae): 是呈现金属光泽的大型蚊虫,喙基半部粗硬而前半部逐渐细削,并向后弯曲作钩状;翅后缘于纵脉5.2末端前有一凹口。幼虫口刷作耙状,适于捕食;腹节VIII无栉;呼吸管无梳。本亚科仅有巨蚊属(Toxorhynchites)1属,约70种,我国已知共有6种,华丽巨蚊[T. splendens (Wiedemann),1819]是最熟知的代表。巨蚊不吸血,幼虫孳生在树洞和竹筒以及容器积水,捕食其它蚊幼虫,甚至自相残食,因而无医学重要性。但由于上述成蚊和幼虫习性,多年来在国外常被视为蚊虫的天敌,试用以防制孳生在容器积水的埃及伊蚊等。有些虫媒病毒,在巨蚊体内能很好增殖,因而巨蚊可用以接种、培养这类病毒。

(2) 按蚊亚科(Anophelinae):喙直,腹部腹板以及通常背板全无或仅有少数鳞片。幼虫无呼吸管; 多数或全部腹节的1号毛发育成掌状毛。本亚科包含按蚊属(Anopheles)、皮蚊属(Bironella)和夏蚊属 (Chagasia)3属,450余种和亚种,但重要的仅按蚊属。其余两属分别分布于西南太平洋岛屿与澳大利亚北部以及南美,总数不到10种。

(3) 库蚊亚科(Culicinae):喙细直或微弯或末端膨大,但不向后弯曲作钩状;小盾片三叶状,缘毛生在凸叶上;腹部背板密覆鳞片。幼虫有呼吸管,腹节VIII有栉。本亚科包含30属,占蚊科85%的种类。

我国库蚊亚科有伊蚊属(Aedes)、阿蚊属(Armigeres)、库蚊属(Culex)、脉毛蚊属(Culiseta)、费蚊属(Ficalbia)、领蚊属(Heizmannia)、钩蚊属(Malaya)、曼蚊属(Man-sonia)、直脚蚊属(Orthopodomyia)、局限蚊属(Topom-yia)、杆蚊属(Tripteroides)和蓝带蚊属(Uranotaenia)等12属,共约240种和亚种,占我国蚊种和亚种总数的78%。

我国蚊类以按蚊(见“按蚊”)、伊蚊(见“伊蚊”)和库蚊(见“库蚊”)3属最为重要。此外,阿蚊属和曼蚊属的少数种类,如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 (Coquill-ett,1898)]和常型曼蚊[Mansonia uniformis (Theobald,1901)],也具一定的医学重要性。

骚扰阿蚊体型较大,暗黑色具淡色斑。头顶平覆宽鳞,唇基光裸,喙较粗,一致暗色,近末端侧扁而略下弯;雌蚊触须约为喙的1/5~1/4长。有气门后鬃。前胸后背片上部鳞片铜褐色,下部的白色;中胸盾鳞铜褐或深褐色,环绕前端和两侧有淡白或淡黄边缘。跗节无白环; 爪垫不发达。雄蚊抱肢端节具栉状宽刺,抱肢端节短,不伸达抱肢基节内叶。幼虫头毛5-C分2~5枝,6-C单枝;触角毛1-A细小。腹节Ⅷ的栉齿5~16个,末端尖削;尾鞍完整,不裂分小片。呼吸管无梳,具1对呼吸管毛1-S,位近管的末端。

骚扰阿蚊幼虫多孳生于污水坑和稀粪池,故又称“臭水蚊”。幼虫也生长于尤其是水质污臭的树洞、竹筒、废轮胎以及缸罐等容器积水内。雌蚊多在白昼刺叮,虽吸人血,但偏好牛等家畜血液。成蚊白昼多栖息于厩舍。此蚊在其大量发生的场所,对人、畜的骚扰颇大。

骚扰阿蚊在我国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

常型曼蚊是棕褐色中型蚊虫。喙中部具黄色环,基部混生黑色和淡色鳞片,腹面和末端有白鳞。中胸盾片有1对灰绿色亚中纵条,小盾片具淡黄窄鳞。翅杂生淡黄暗鳞,形成麻点,鳞形宽,不对称。各足股节外侧有淡色斑或淡色环,但前股和中股的不清晰;胫节有黄斑;各足跗节Ⅰ有中白环,前足跗节和中足第Ⅱ~Ⅲ跗节以及后足第2~5跗节都有淡色基白环。幼虫触角2.3-A (亚端毛)之前的部分等于或不到触角毛1-A到基部的长度,触角基部和触角毛1-A部分各有一暗色环;呼吸管特殊,无梳,管瓣发达而角化,并具锯齿,易于插入水生植物组织以呼吸其中的空气; 仅有2个栉齿; 肛鳃明显短于尾鞍。

常型曼蚊幼虫孳生于有水生植物的沼泽,茭白田、芦苇塘、池塘、水沟等,附着在芦苇、香蒲、茭白、水浮莲等水生植物茎部。蛹和幼虫一样,也以变异的呼吸管插入植物组织呼吸。成虫扩散距离较远,可飞离孳生地数公里以寻找血源。雌蚊昼夜均能刺吸人、畜血,但偏好畜血。

常型曼蚊分布较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都有记载。此蚊可传播马来丝虫病。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7256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7
  • 更新时间: 2012-12-17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