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寄生虫病学 >>美丽筒线虫与筒线虫病

美丽筒线虫与筒线虫病
 
摘要: 美丽筒线虫(Gongylonema pulchrum Molin,1857)主要寄生于反刍动物的口腔及食管的粘膜下组织,偶可寄生于人,并引起筒线虫病。

美丽筒线虫(Gongylonema pulchrum Molin,1857)主要寄生于反刍动物的口腔及食管的粘膜下组织,偶可寄生于人,并引起筒线虫病。

美丽筒线虫成虫长线形,略呈黄色。头端被有很多纵列的扁平泡状表皮凸饰,前端分为4行,向后伸延至接近侧翼(或称颈翼)处则增添为8行。颈乳突之后有1对纵行的侧翼,伸展至表皮凸饰的后缘。头部顶端具有小而不太显著的唇,形似小领围绕在口的周围,上有多个乳突。口前庭为一细管,长0.04~0.08mm。食道前部为圆柱形肌质,较短,后部管壁为腺质,较长。排泄孔的开口相当于食道前后两部分之间的腹面。雄虫长51~62mm,直径0.15~0.30mm。尾翼1对,不对称,左翼较长,右翼较短。交合刺1对,左交合刺细长,4~23mm,右交合刺粗短,0.084~0.18mm。引刺带为V形。肛门开口于近末端。肛前有带蒂乳突2~8对(常见为5对),肛后有带蒂乳突4对,末端尚有无蒂细乳突4对。雌虫长105~145mm,直径0.2~0.5mm,尾端钝锥状。阴门位于肛门的前方,略隆起。阴道甚长,由阴门向内直伸至虫体中部。虫卵椭圆形,大小50~70×25~27μm,壳厚而透明,内含线状幼虫。

美丽筒线虫成虫体前端


此虫的适宜终宿主为山羊、绵羊、牛等反刍动物及猪、马、骆驼、驴,人及野生动物鼠、猴、熊、刺猬、豪猪等为偶然宿主。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金龟子、蜚蠊、螳螂或蝗虫等食入后,在其消化道内孵出幼虫,穿过肠壁进入血腔,蜕皮2次,形成囊状的感染期幼虫。在昆虫体内发育约需30天。人因误食中间宿主或饮用污染有囊状幼虫的水而感染。幼虫在胃或十二指肠处从囊内逸出,立即钻入胃或肠的粘膜内,移行至食道、口腔粘膜下组织,发育为成虫。据实验观察,经口感染家兔后56~85天解剖,可在消化道粘膜内找到成虫。成虫寿命约5年。人体感染在意大利、保加利亚、苏联、新西兰、印度、斯里兰卡及我国均有报告。

成虫寄生于人体口腔的舌下、牙龈、上唇、下唇、软腭、硬腭、扁桃腺和食道的粘膜下组织。寄生的虫数一般仅1条或数条。虫体可在粘膜下疏松的结缔组织内到处钻动,有时移动甚快,因此在同一病例的寄生部位常不固定。病人常可用舌舐到由虫体所引起的弯曲、线状粘膜隆起及蠕动的虫体。局部可有刺痒、肿胀、轻微疼痛、虫体移动感。有时出现舌或下唇麻木、僵硬以及食欲不振、恶心、胃部不适或神经过敏等症状。检查时可在口腔粘膜下见到虫体及其所引起的水泡或血泡、出血、急性粘膜炎症。较严重者可有持续出血、慢性粘膜炎症、溃疡以及上皮增厚角化。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

当病人诉上述症状时应注意观察其口腔粘膜上是否有条状或线状隆起。可用消毒针挑破该处粘膜,如有虫体会自行从破损处逸出。确诊依据在显微镜下观察虫体,或取局部虫体压片检查虫卵。用手压迫粘膜可刺激虫体活动。用防腐剂漱口及局部涂普鲁卡因皆有助于刺激虫体逸出。

虫体取出后症状很快消失,故不必采用化学药物治疗。

预防应不误食昆虫,不饮生水及消灭蜚蠊等。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6495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7
  • 更新时间: 2012-12-17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