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产后垂体功能不全综合征

产后垂体功能不全综合征
 
摘要: 产后垂体功能不全综合征又名Sheehan综合征,是在分娩中大出血后出现垂体功能不全综合征。

产后垂体功能不全综合征又名Sheehan综合征,是在分娩中大出血后出现垂体功能不全综合征。对病因有二种意见,一是分娩中的大出血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引起垂体的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发生贫血性坏死。另一是前置胎盘或胎盘提前脱落、出血,促进了凝血作用,导致血栓形成,累及垂体血管,使垂体发生坏死,然后出现垂体功能不全。症状出现的早晚和轻重决定于垂体受损程度。如产后垂体坏死大而严重,则在产褥期即可出现尿崩症和低血糖,病人可因肾上腺皮层功能的急性衰竭而突然死亡。但多数病人发病较缓,逐渐出现内分泌不足症状。全身营养尚不太差,皮肤薄而苍白,发冷,眼周出现细皱纹,脉迟细,血压低,乳房仍保持丰满,但缺奶,月经不恢复或量少、期短,以后完全闭经。腋毛脱落不长,头发汗毛稀少,外阴萎缩。随后出现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状,如全身疲惫乏力,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精神不振,怕冷,常因低血糖和低血压而发生昏晕,有时恶心呕吐,出现肾上腺性危象。实验室检查示中度正色性贫血。X线检查头颅正常。血糖、血钠、尿17-酮固醇、皮质类固醇、基础代谢和血清蛋白结合碘都低。病理检查示垂体内可有血栓形成、坏死或疤瘢,甲状腺,肾上腺皮层和卵巢有继发性萎缩。诊断应排除肿瘤和肉芽肿导致的垂体功能不全,由这些原因所致的病人中,常有视神经受损,颅内压增高,X线示有蝶鞍或颅骨变化。治疗应补偿内分泌不足,给病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和雌激素。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941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6
  • 更新时间: 2013-01-06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