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解毒剂是针对中毒发病机理,解除其毒作用的特效药物。
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毒剂 常用的有胆碱酯酶复能剂和抗胆碱剂。
胆碱酯酶复能剂 为肟类化合物,能使被抑制的胆碱酯酶恢复活性,使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得到改善,并解除肌纤维颤动、抽搐等症状。目前常用的复能剂为氯磷定、解磷定、双复磷和双解磷等。
(1) 氯磷定(吡啶-2-甲醛肟氯甲烷,2-PAM-Cl):为水溶液,可肌肉注射,静脉滴注或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也可口服。在人体内代谢、排泄较快,几乎无蓄积作用,较易通过血脑屏障。轻度中毒用0.25g肌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中度中毒用0.5~0.75g静脉注射,2~3小时后重复静脉注射0.25~0.5g,共2~3次。亦可肌肉注射。一般应与阿托品合并使用。重度中毒先用1g静脉注射,继以静脉滴注,每小时0.25g,根据病情调节速度,必要时可另加静脉注射0.25~0.5g,直至症状好转,再酌情减量,必须与阿托品并用。
(2) 解磷定(吡啶-2-甲醛肟碘甲烷,2-PAM): 水溶解度小(4.8%),溶液久置可释放出碘,故以其结晶封于安瓿,应用时溶化。作静脉注射或滴注。用量及用法参见氯磷定。由于氯磷定的肟含量为79.5%,而解磷定只含51.9%,故可按氯磷定0.25g相当于解磷定0.4g折算。本药目前已逐步为氯磷定替代。氯磷定及解磷定如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每分钟超过500mg时,可引起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复视、恶心、呕吐等。使用解磷定时,因共含碘,可有口苦、咽痛、过敏性鼻炎或腮腺肿大等副作用。
(3) 双复磷(双4,4′-吡啶甲醛肟-N,N′-二氯化甲醚,DMO4,LuHb): 复活酶作用强,较易透过血脑屏障,且具有阿托品样作用。对有机磷、军用毒剂、敌敌畏、敌百虫等中毒疗效较好。剂量为: 轻度中毒,肌肉或皮下注射0.125~0.25g,必要时2~3小时重复一次; 中度中毒,静脉缓慢注射0.5~0.75g,2小时后重复0.25g,可酌情重复2~3次; 重度中毒,静脉缓慢注射0.5~0.75g,2小时后再静脉注射0.5g,以后酌减或停药。双复磷可迅速使红细胞胆碱酯酶活性复能,但对血浆胆碱酯酶活性复能无效。对解除毒蕈碱样症状和烟碱样症状都有效。如并用阿托品治疗,毒蕈碱样症状迅速改善。单用双复磷治疗,症状一度好转后可重现,故需重复注射。副作用多,且较严重,静脉注射可产生局部发胀、面颊潮红、口干、鼻区麻木、四肢无力、心动过速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室颤动,并有明显肝毒性,故目前已不应用。
(4) 双解磷(1,1-三甲酰基双[4-吡啶甲醛肟] 二溴季胺盐,TMB-4): 复活酶作用较持久,且兼有阿托品样作用,对毒蕈碱样症状的缓解效果较佳。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但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缓解效果差,且副作用较多,静脉注射可发生头晕、口干、口内发麻、心悸,且可有肝脏损害,故一般不用。
肟类复能剂的缺点为: 代谢及排泄较快,药效不持久;对对硫磷、内吸磷、硫特普 (苏化203)、甲拌磷等中毒疗效显著,但对敌百虫、敌敌畏等中毒疗效较为逊色;对乐果、马拉硫磷(4049)、二嗪农、谷硫磷等中毒疗效不佳,且可能有不良反应; 对已“老化”的胆碱酯酶无复能作用,故急性中毒应早期使用,对慢性中毒则无效,且有一定副作用。肟类药物过量时反而可抑制胆碱酯酶,引起神经肌肉传导阻滞,可出现癫痫样发作及一时性呼吸中枢抑制。对一些有抑制胆碱酯酶作用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如西维因等无复能作用,且可能有不良作用。
肟类药物对于解除烟碱样毒作用和使昏迷病人苏醒,有较好效果,对解除毒蕈碱样作用和防止有机磷农药引起的呼吸中枢抑制则较差。阿托品则对后二者的治疗作用显著,故二者并用可有协同作用,疗效显著,但用量宜适当减少。
抗胆碱剂 主要为抗胆碱能药物,能拮抗乙酰胆碱对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消除或减轻毒蕈碱样症状最有效,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次之,亦为呼吸中枢抑制的对症剂,而对烟碱样症状无效,也无恢复胆碱酯酶活性的作用。最常用的是阿托品,此外尚有654-α(氢溴酸山莨菪碱)、溴本辛等。
阿托品,可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轻度中毒可用阿托品1~3mg,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根据病情重复使用,或改为口服维持,一般单用本药即可。中度中毒可用2~5mg静脉或肌肉注射,根据病情,15~30分钟可重复用药,出现阿托品化后可逐渐减量及延长间隔时间。重度中毒首次用5~10mg静脉注射,以后经5~15分钟可重复给药,根据病情调整给药剂量及间隔时间,直至出现阿托品化后,逐渐减量。中、重度中毒一般与胆碱酯酶复能剂合用,在临床症状好转后阿托品应维持3~5天。抢救中,重度中毒用阿托品,应早期、足量、静脉及反复给药。临床上应严密观察疗效及反应等,综合判断用药是否合适,既达到及时、足量用药,又避免阿托品过量而中毒。阿托品不能作为预防中毒的药物,因用后不易发现中毒早期症状,可引起漏诊或误诊,还能使支气管扩张、皮肤血管扩张而增加毒物的吸收。
复方苯克磷针剂内含苯甲托品、开马君和双复磷。疗效良好。每安瓿2ml,肌肉注射,轻度中毒用1~2ml,中度中毒2~4ml,重度中毒4~6ml。
氟乙酸钠(1080)、氟乙酰胺中毒解毒剂 常用的有甘油乙酸酯及乙酰胺。
甘油乙酸酯又名醋精,是一种细胞渗透性很高、毒性小、无短期蓄积作用的药物。在体内能释放活性的乙酸,与毒性大的氟乙酸竞争,形成多量的乙酰辅酶A,防止生成氟乙酰辅酶A,即阻断体内氟乙酸的毒作用 “致死性合成”,而起解毒作用。剂量为60%甘油乙酸酯0.1~0.5mg/kg,肌肉注射,或用蒸馏水稀释5倍后静脉注射,必要时在严密观察及心电图观察下调整剂量,每隔30分钟重复注射一次。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及注射部位局部疼痛。轻症患者也可用本药100ml,加水500ml口服。
乙酰胺的治疗机理同上,一般用量为50%乙酰胺5ml肌肉注射,每6~8小时重复一次。
氰化物中毒解毒剂
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 解毒机理为先给予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高铁血红蛋白可与氰离子结合成为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且其亲和力较氰离子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亲和力强,故适量的高铁血红蛋白可迅速与血中游离氰离子结合,且可将已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的氰释放出来,从而恢复酶的活性。进一步供应硫源使氰基转化为低毒的硫氰酸盐。具体方法为: ①立即用亚硝酸异戊酯0.2~0.4ml压碎吸入。②3%亚硝酸钠10~15ml,静脉缓慢注射。③用同一针头以同一速度注入25~50%硫代硫酸钠20~50ml。④10%葡萄糖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有条件时给予高压氧治疗,可提高疗效。轻度中毒单用硫代硫酸钠即可。
有机钴类 羟钴胺及氯钴胺是以羟基或氯取代氰钴胺中的氰而得到的药物。在抢救急性氰化物中毒时,此二药的羟基或氯在体内与氰离子结合成为氰钴胺而解毒。乙二胺四乙酸二钴(CO2 EDTA)可直接与氰络合,形成氰钴化合物,失去其毒性。剂量为3%CO2EDTA 600m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注射。本品因有一定毒性,临床上未广泛应用。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 主要有美蓝和苯甲胺蓝。
美蓝在体内可传递氢离子,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
美蓝用量为1~2mg/kg,以1%溶液5~10ml加入25%葡萄糖溶液20ml静脉缓慢注射。如有必要,1小时后可重复一次。治疗剂量无不良反应,故轻症患者亦应及早使用,这对迅速纠正缺氧,防止并发症均有利。
甲苯胺蓝剂量为5 mg/kg静脉注射。还原高铁血红蛋白的速度比美蓝快37%,但临床尚未普及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