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是夏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由于外界温度高、湿度大,汗腺分泌过多和汗液蒸发不畅,表皮的汗管角化引起汗孔堵塞,汗液滞留,汗管破裂,汗液外逸而形成小水疱。高温、空气流通不畅,穿衣过厚,身体肥胖、虚弱及发热者易患本病。初起时皮肤发红,继之发生密集的针头大丘疹或丘疱疹,内含透明浆液,周围绕以狭窄的轻度红晕。本病好发于肘窝、颈部、躯干、肥胖者的股内侧,女性乳房以及小儿的面部。自觉瘙痒、刺痛和灼热感。如广泛发生,可出现无汗症。皮疹往往成批发生,气候转凉,数日内即可干涸,脱屑而愈。如气侯持续高温、潮湿,又未经治疗,可因搔抓而继发脓疱疮、毛囊炎和假疖等。
根据多见于炎夏和高温潮湿的环境中,急性发作,损害为丘疹、疱疹或丘疱疹,发生于多汗部位,易于诊断。本病须与下列各病鉴别: ①白痱或晶形粟粒疹:为浅表、密集、微亮、针头大,非炎性水疱。疱壁甚薄,轻擦即破,干燥后遗菲薄鳞屑,无自觉症状,病程短暂,常见于高热、汗出不畅的患者,皮疹好发于躯干,尤其是胸部。②湿疹: 为多形性损害,对称分布,常有渗出,病程长,反复发作。主观剧痒。③药疹: 有服药史,潜伏期,发病与季节无关。④接触性皮炎: 有接触史,发病部位与接触物相一致。
治疗时局部用温水洗净,揩干后外扑痱子粉,或炉甘石洗剂等。避免热水、肥皂洗烫,忌用软膏、糊膏及油类制剂。住处或工作场所宜通风,避免过热。衣服宜轻松、宽大、通风。在夏天,婴儿睡时应多翻身,常洗浴,浴后扑婴儿痱子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