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又名风疹块,是在皮肤上突然出现的暂时性水肿性风团,有剧痒。致病因素有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因素、精神因素、吸入物、动植物及系统性疾病等,但也有一些病因未明。食物是急性荨麻疹的常见原因。鱼、虾、蟹、蛋、牛奶等以及贝类、草莓、柠檬等食物可诱发本病。胃肠功能失调亦系致病因素。药物中的青霉素、痢特灵、磺胺、四环素、血清、菌苗等可诱发变应性荨麻疹。吗啡、阿托品、硫胺、阿斯匹林以及有关化合物均能引起非变应性组织胺的释放。扁桃体炎、鼻窦炎、乳腺炎、肠炎及败血症等细菌感染; 肝炎及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寄生虫的异种蛋白都可引起变态反应。寒冷、温热、日光、摩擦及压迫等物理因素均可导致不同类型的荨麻疹。强烈精神刺激、心理因素、暗示等可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强而诱发本病。吸入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生漆、昆虫叮咬、接触毒蛾、毛虫及某些植物如荨麻等,结缔组织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何杰金病、癌肿等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荨麻疹。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有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种。由变态反应引起的荨麻疹多属于Ⅰ型,即刻型变态反应,以IgE为诱导,对肥大细胞有特殊亲和力。当抗原再次侵入,并与细胞表面的IgE特异结合后,产生组胺游离物质,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及各种激肽等化学介质,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强,毛细管扩张,平滑肌痉挛、嗜酸粒细胞聚集等,使真皮上层水肿,皮肤发生红斑、风团。组织反应较强时则发生血管性水肿。由感染、寄生虫、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放射治疗后的荨麻疹属于Ⅲ型变态反应,多以IgE为介导,形成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皮肤、肾及血管壁,表现为血清病样。
非变态反应的荨麻疹,系由某些物质直接引起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效应,如吗啡、硫胺、贝类、草莓、虫咬及物理刺激等可引起荨麻疹。荨麻疹依病程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荨麻疹多突然发病,先有瘙痒,很快就出现风团。风团大小不等,圆形或不整形,色淡红或苍白,边界清楚。可泛发于全身或局限于某些部位,边起边消,一日之内多次反复发作,消退后不留痕迹。本病分布常以外露部位较多。搔抓后可出现条状风团。若消化道受累时,可有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喉头及气管受累时,有咽部发紧、声哑、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重者有窒息危险。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嗜酸粒细胞增多,多数荨麻疹患者于1~2周内好转。
慢性荨麻疹指病期在4~6周以上仍反复发作的病例。较急性荨麻疹的症状轻,但长期反复,早晚较重。有的继发于药疹之后。病期可达数月或数年,常不易发现病因。
临床上另有以下几种荨麻疹:
(1) 人工荨麻疹: 又称皮肤划痕症,是用手指或钝器划擦皮肤后出现的条状风团,伴有痒感。(见皮肤划痕症条)
(2) 压迫性荨麻疹: 较少见,系受压迫部分的皮下组织深在性水肿,伴有疼痛。皮肤受外力压迫后约3~4小时后发病,8~24小时后消失。可与人工荨麻疹伴发。好发于臀部、足背、腰带下及外力压迫处,病因未明,可能由于激肽类所致,抗组胺药无效。
(3) 寒冷性荨麻疹: 有家族性与非家族性两类。非家族性者常见,身体与冷接触后即发病,外界温度低时多发于露出部,风团常无伪足。重者饮冷水可致口唇、舌、咽部水肿,淋雨、游泳等身体大面积遇冷时可出现心悸、气厥、血压降低及呼吸困难等。家族性者少见,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生后不久或幼儿期即发病,遇冷后发病,风团可持续48小时以上。病程可延及终身。
(4) 胆碱能荨麻疹: 系因热、运动及情绪紧张时,释放乙酰胆碱而发病,呈2mm直径小风团,有时为红斑而无风团,散见于上肢及躯干上部,瘙痒较剧。皮疹多由易出汗部分开始发病,持续一小时半左右即消退。多见于青年女性,可持续数年之久。羟嗪类药物有效。
(5) 日光性荨麻疹: 系少见的一种荨麻疹,常与药物有关,或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血紫质病。在日光下晒3~10分钟后,日晒部皮肤发生风团及瘙痒,经2~3小时消退。若大面积曝晒可发全身反应,如哮喘、眩晕及虚脱。可由长波紫外线或可见光诱发,被动转移试验阳性。
根据各型荨麻疹的发病情况、剧烈痒感、不留痕迹等特点,不难诊断。须与丘疹性荨麻疹相鉴别,后者在风团中心有丘疹或小水疱,数目不多,皮疹约1~2cm直径,常见于儿童。须与色素性荨麻疹鉴别,后者为褐色斑,持久不消,搔抓后呈风团样隆起,有痒感,与一般荨麻疹为淡红或苍白色不同。
治疗在于去除荨麻疹的发病因素。多数急性荨麻疹可很快自愈。如询问发病前三周内食物、药物等与皮疹的关系史。原因未明时可施行对症治疗。抗组胺类药物若用量充足,可使多数患者得到缓解。常用扑尔敏,成人4~8mg,每日3~4次。若无效时可改用其它抗组织胺药。依患者耐受及用药情况,加减用量及制剂。荨麻疹严重时可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ml,同时可静脉滴注氢化考的松100~200mg。有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时除上述疗法外,应立即输氧,必要时须作气管切开术。
若由感染或败血症等引起时,应积极控制感染,静脉滴注抗生素,慎用皮质激素。
慢性荨麻疹除应用抗组织胺药物治疗外,如能明确致病抗原后可行脱敏治疗。对寒冷性荨麻疹可用17℃水泡手或脚,2~3周后渐减到7℃左右。注射钙剂,胎盘组织液、自血、接种痘苗、卡介苗等非特异性疗法亦可应用。抗纤维蛋白溶酶药如6氨基己酸(EACA),每日6~8g,有抗过敏、抗炎症及抑制G酯酶作用。对心理性荨麻疹宜用安定剂及安他乐等。慢性荨麻疹以不用皮质激素为宜。外用药可涂炉甘石洗剂等止痒药水。有时用温水洗浴后可使痒感减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