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劳动卫生 >>苯中毒

苯中毒
 
摘要: 苯(C6H6)是一种芳香族烃类化合物,为无色、透明,略具芳香气味的液体。分子量78.11,沸点80.1℃,燃点极低(-12℃),爆炸下限为1.4~8%,故易挥发,易爆炸。

苯(C6H6)是一种芳香族烃类化合物,为无色、透明,略具芳香气味的液体。分子量78.11,沸点80.1℃,燃点极低(-12℃),爆炸下限为1.4~8%,故易挥发,易爆炸。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乙醚等有机溶剂。商品苯中混有甲苯、二甲苯,以及微量酚及二硫化碳等。苯的急性毒作用主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慢性中毒时以影响造血组织及神经系统为主。苯的中毒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慢性中毒的诊断指标也有待充实改进。

苯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在制药工业中苯用于生药的抽提和药物的重结晶,在有机化学合成及洗染业等常以苯作溶剂,苯又作为酚、氯苯、硝基苯、各种染料及染料中间体,喷漆及制鞋行业中用苯作稀释剂,苯加入汽油后并可作为燃料。

苯为脂溶性物质,毒性中等,主要以蒸气形态由呼吸道吸入,皮肤仅吸收极微量,从消化道吸收则很完全。在接触较高浓度苯蒸气1小时后,约有50%苯吸入体内;停止接触后,30~50%以原形自呼吸道排出,仅0.1~0.2%从肾脏排出。苯主要分布在含类脂质较多的组织,如骨髓或腹腔脂肪内,红细胞内约比血浆多2倍。

苯在肝内进行代谢,转变为酚类。根据14C标记苯的动物实验结果,苯的代谢产物主要有酚、对苯二酚 (醌醇)、邻苯二酚、羟基氮醌等。大部分代谢产物分别与硫酸根和葡糖醛酸结合随尿排出; 而尿中未结合的酚仅有5%。如果酚产生的速度超过结合的速度,在体内蓄积,产生毒性。这些酚类尤其是邻苯二酚和醌醇都是原浆毒物,能抑制核酸生成,对增殖较活跃的造血细胞有明显损害。在苯引起的血细胞异常患者,出现稳定性或不稳定性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并有多倍体及亚二倍体。近年来通过3H胸腺嘧啶核苷酸掺入试验及放射自显影术观察,发现苯中毒后血细胞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降解、再利用和储备量等均受影响。此外,苯的另一代谢中间产物——环氧化物,化学活性很强,与谷胱甘肽反应迅速,因此,可能与蛋白质及核酸的其他基团形成共价键而产生毒性。上述各种发现均论证了苯对血细胞的损害主要通过核酸的环节。随着免疫学发展,曾认为酚与细胞质内巯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成为完全抗原而引起自身免疫,但尚待证实。

急性苯中毒时,轻者出现粘膜刺激症状、兴奋、皮肤潮红及眩晕,随后有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严重中毒时出现意识丧失,四肢肌肉痉挛、抽搐,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脉细速,血压下降,可发生呼吸中枢麻痹;或因挣扎躁动,产生过量儿茶酚胺或肾上腺素,刺激心肌,发生心室颤动。急性中毒后数小时,皮肤及粘膜可出现瘀点或瘀斑。大量液体苯吸入肺内,尚可引起肺水肿和出血。实验室检查见白细胞先增高随后减少; 血小板数也有降低趋势。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或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慢性苯中毒时,中枢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常是最早期征象。造血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以白细胞减少最多见,其次为血小板减少,严重时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除贫血外,可有皮肤及粘膜出血,女性尚有月经过多。实验室检查还见粒细胞浆内有毒性颗粒和空泡、核染色质疏松。核象左移。白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常增高。血小板聚集功能不良,并可有巨大血小板。骨髓造血细胞呈现再生障碍象。部分患者骨髓幼红细胞反而增生亢进,提示有无效性红细胞生成。贫血绝大多数为正常红细胞型,也可有大红细胞型,甚至有巨幼红细胞生成。胎儿血红蛋白(HbF)常轻度增多。极个别患者可引起任一系列血细胞增多,甚至有发生急性白血病的报道; 其中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为多,其次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红白血病。

此外,长期接触苯后两手皮肤因脱脂而干燥,严重时有皲裂; 少数对苯敏感者可发生皮炎或湿疹样病变。某些患者可因苯蒸气刺激而发生结膜炎。

如短期内吸入大量苯蒸气,结合临床表现,急性苯中毒的诊断容易肯定,但仍须与引起昏迷的其他疾患,如脑血管意外等加以鉴别。慢性苯中毒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首先应该确定苯接触程度。吸入苯蒸气后,尿中结合酚排出增多。由于尿中总硫酸盐是恒定的,当有机硫酸酯排泄增加,无机硫酸盐就相对减少,硫酸物指数(无机硫酸盐/总硫酸盐)也随之下降,指数低于80%提示过量苯吸收。但尿中有机硫酸酯测定方法繁琐、误差也大,现已为尿酚测定所代替。正常人尿中也有少量酚,其排泄量与尿比重、食物性质及内服镇痛剂等有关。尿酚排出多在终止接触苯后3小时内,应在工作时或下班后立即采集标本检验。尿酚排出量超过10mg/L时,提示有苯吸收。国内学者认为尿酚排出量与空气中苯浓度密切相关。在肯定有过量接触史的基础上,患者发生了明显的神经衰弱综合征及白细胞持续低于4×109/L,并排除其他疾病后,可以考虑为早期苯中毒。近年来国内提出白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生化定量法)大于120单位,或有毒性颗粒的中性细胞明显增多(占2.0%以上),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如果患者发生器质性神经系统病变、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等,在肯定职业史的基础上仍应做好鉴别诊断。

急性中毒的抢救要尽早防止呼吸麻痹、心室颤动。忌用肾上腺素。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静脉滴注大量维生素C和葡糖醛酸,有辅助解毒作用。急性中毒经积极抢救,恢复多较好。有时步态蹒跚以及失眠、头昏等症状可延续数星期。个别可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炎症或精神异常等后遗症。

慢性苯中毒治疗效果多不满意。国内根据中医辨证采用补气补血、和营利血以及温补肾阳等法施治,并与提升白细胞药物联合治疗,对自觉症状和白细胞提高方面有一定近期疗效,但远期效果多不够理想。苯中毒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原则同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先试用康力龙(每次2mg,每日三次) 和强的松 (每次10~20mg,每日三次) 口服,如疗效不佳可改用丙酸睾丸酮肌肉注射,每日50~100mg,至少3个月。治疗后部分患者可以复原。

预防苯中毒应以降低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为主。例如中小型喷漆行业,采用局部机械抽风,大中型喷漆可设计下吸式排风喷漆室或柜式吸风设备,试制各种自动化喷漆设备和静电喷漆装置。以无毒或毒性较低的甲苯、二甲苯、汽油、抽余油等代替苯作溶剂。个人防护常用活性炭过滤式口罩。禁用苯洗手。加强就业前和定期预防性体检。

车间空气中苯 (皮) 最高容许浓度为40mg/m3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8708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