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流行病 >>经空气飞沫传播

经空气飞沫传播
 
摘要: 病人或携带者咳嗽、喷嚏,使病原体随同飞沫被喷到周围的空气中,易感者吸入这种含有病原体的飞沫而形成新的传染,这种传播称为空气飞沫传播。空气飞沫传播一般又可再分为飞沫、飞沫核及尘埃三种传播。

病人或携带者咳嗽、喷嚏,使病原体随同飞沫被喷到周围的空气中,易感者吸入这种含有病原体的飞沫而形成新的传染,这种传播称为空气飞沫传播。空气飞沫传播一般又可再分为飞沫、飞沫核及尘埃三种传播。

飞沫传播系直接吸入飞沫而受染。病人咳嗽或喷嚏时,每次能排除6万~8万个飞沫。直径大的飞沫很快沉落下来,直径在0.3~2μm的飞沫则悬浮在空气中,且随气流移动。喷射的飞沫呈扇形,其半径约2m,故传播在2m以内发生。

飞沫核传播是指通过飞沫核而传播疾病。飞沫在空气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其表层水分自然蒸发,使小滴变成致密的小圆形微粒,称飞沫核。飞沫核浮于空气中呈气溶胶,可漂浮30小时,其中心部分保持一定湿度,可使病原体存活一段时间。当易感者吸入此飞沫核时,可构成传染。

尘埃传播又名间接飞沫传播。抵抗力比较强的病原体混于痰或大的飞沫中,落于地面干燥后可以随尘土飞扬,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由于病原体随尘埃传播的范围甚广,故人在受染后,不易查明其传染源。经空气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有以下流行特征:

(1) 因空气飞沫传播最容易实现,病例常连续发生,患者常为传染源周围的易感人群。一些短潜伏期的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当易感人群增多时,常可形成爆发。

(2) 城市中在无有效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此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有周期性升高。偏僻农村因交通不便,人们交往较少,可多年不发生此类传染病,但一旦传染源输入,即可造成爆发流行,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3) 成人多在幼年时由于患病或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所以患者大多为儿童。

(4) 此类传染病常发生于居住拥挤,人们交往频繁的地方。

(5) 发病率常在冬春季节升高。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12352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7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