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蜘蛛咬伤

蜘蛛咬伤
 
摘要: 蜘蛛咬伤临床有两种重要类型: 毒蛛中毒和棕蜘蛛中毒。

蜘蛛咬伤临床有两种重要类型: 毒蛛中毒和棕蜘蛛中毒。

毒蛛中毒: 这种蜘蛛长约13mm,棕黑色,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仅在受扰时才咬人。咬时毒液注入人体。毒液含有神经毒素,毒力为响尾蛇毒素的5倍,所幸注入体内毒素剂量与人体重量相比是相对小的。毒蛛咬后局部肿胀,可见二红点,咬处很快有灼热或针刺感,随即痉挛性疼痛,并扩展到四肢和躯干,可伴寒战、呕吐、谵妄或局部麻痹、痉挛和腹部肌肉强直,病人烦躁不安,大汗。多数病人2~3天内症状逐渐消退。如叮咬婴幼儿和虚弱者可引起死亡。治疗应及时用止血带在叮咬处近端缚紧,局部切开吸出毒液,以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给甲基硫酸新斯的明以解除肌肉痉挛,需要时可用吗啡止痛,同时给皮质激素。

棕蜘蛛中毒: 系棕蜘蛛和棕隐居蜘蛛咬伤引起,这类蜘蛛生活于食橱、暗室及壁橱等处。棕蜘蛛中毒分两型:①局限性又称坏死性棕蜘蛛中毒。主要发生坏疽性皮肤损害。咬后八小时内发生严重水肿、剧烈疼痛和大疱。约3~4天后中央部分因缺血变黑和坏死,可产生较大面积的坏死性溃疡,2个月左右始愈。②皮肤内脏型比较罕见,主要由棕蜘蛛咬伤所致,具有同样的局部反应还同时有39~40℃高热、寒战、呕吐、关节痛和血液病症状,第一天可出现血尿伴有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皮肤可有瘀点、瘀斑或麻疹样皮疹,可引起死亡。咬伤后即刻注射抗组织胺药,亦可用皮质激素治疗。若病变发展迅速有致命危险者或有严重的全身症状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原皮损。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836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7
  • 更新时间: 2012-12-17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