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皮炎为发生于口周的慢性皮炎,以红斑、丘疹及脓疱为其主要损害。患者多为青、中年女性,半数患者同时有皮脂溢出。病因未明。有以下观点: ①外界因素的直接作用: 如久用含氟皮质激素制剂,以及化妆品的刺激等; ②梭形菌感染: 正常人口腔菌丛中有不致病的梭形菌,当口服避孕药物并长期外用皮质激素制剂时,可激发其繁殖而引起本病; ③酒渣鼻的一种异形,可称为口周酒渣鼻。
临床表现为口周成批出现直径1~2mm或稍大的丘疹及脓疱,呈半球形或顶部略尖,以鼻唇沟、鼻侧皱褶、上唇、颏部等部位较多,也可累及鼻部、两颊及额部,但唇红缘外围,照例有一狭窄正常皮肤。每批损害均经10~15日后平伏,呈红斑脱屑而愈。鼻颊皱褶处红斑常持久存在,为本病的特征。有时皮疹为黄红色,鳞屑为淡黄色,酷似脂溢性皮炎。常反复发生,较难治,组织病理为非特异性炎症。真皮血管扩张,血管和毛囊周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可有上皮样细胞集聚,有时呈肉样瘤结构或结核样浸润。
本病应与酒渣鼻鉴别,其不同点是分布部位不同。酒渣鼻常有毛细血管扩张而本病则无。治疗应去除可疑原因,内服小剂量四环素,局部禁用激素类制剂,可参照酒渣鼻及皮脂溢性皮炎的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