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劳动卫生 >>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

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
 
摘要: 职业危害的发生不是生产中存在有害因素的必然结果。人体具有一定的防御解毒和修复功能,当有害因素的剂量或作用强度未超过机体的耐受限度时是不会引起职业病的。但有些有害因素在未引起明显的职业病之前,已使人体健康遭受损害。

职业危害的发生不是生产中存在有害因素的必然结果。人体具有一定的防御解毒和修复功能,当有害因素的剂量或作用强度未超过机体的耐受限度时是不会引起职业病的。但有些有害因素在未引起明显的职业病之前,已使人体健康遭受损害。因此,尽可能减少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污染环境,及时发现并减少乃至消除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保护和加强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目的而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包括组织措施、卫生技术措施、个体防护及卫生保健措施等方面。

(1) 组织措施: 厂矿企业应建立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保健网。厂矿企业领导应该把搞好文明生产、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并指派一名副厂长或总工程师亲自抓,以安全技术科和卫生所为中心,以车间安全卫生员为骨干建立群众性的职业病防治网。安全技术科人员和卫生所医生应经常深入车间生产第一线,广泛宣传劳动卫生及预防职业病的有关知识,定期检测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和强度,经常注意工人健康状况,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厂矿企业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卫生法令,目前我国有关劳动卫生、劳动保护和预防职业病的法令,主要有:《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职业中毒及职业病报告办法》等。各级安全、卫生部门及群众性的职业病防治组织,均有权监督检查有关厂矿企业单位执行卫生法令的情况。

合理组织劳动,减少工人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妥善安排女工和未成年工的工作等,也是组织措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 卫生技术措施:厂房设计要满足卫生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厂矿企业,必须把消除和控制生产性有害因素及处理废水、废气、废渣的措施项目与生产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卫生部门应对设计图纸进行严肃认真的审查,提出修改意见。车间厂房设计应保证良好的通风及采光,车间内部生产工序应合理安排,有害因素的发生源尤其应合理配置,以使接触者减至最少人数。

应重视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采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来代替有毒物质或改革能导致大量产生有害因素的工艺过程,是预防职业病的一项最根本的办法。然而,要从生产中彻底消除有害物质或完全改革工艺过程是十分困难的。因此,首先要有“安全第一”和必须进行 “文明生产” 的正确指导思想,当然在很多情况下还要依靠技术设备的改进,实现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连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这些都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它既可以防止环境受到污染并可使操作工人尽可能脱离或减少直接接触有害因素。

加强通风的目的: 一是保护生产场所适宜的微小气候,二是用以排除污染物,保持空气的清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不同的通风方式。生产中凡有热源存在时,应加强有组织的全面自然通风,并可根据需要结合使用排气罩或送入式局部机械通风,以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毒物和粉尘发生源应尽可能予以密闭,并与抽出式局部通风相结合。密闭系统的开口处或排气罩口的控制风速应达到规定的要求,使之有效地控制毒物或粉尘的逸散。抽出式通风系统应有净化装置,经处理后空气中毒物及粉尘的含量应达到国家规定的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 4—73)》才能排入大气中。

隔离及屏蔽对生产场所存在的有毒物质发生源、热源、噪声源、微波发射源等均可适用。需选用适合的材料和装置,以充分发挥其防护作用。

(3) 个体防护措施: 这通常是预防职业危害的辅助手段,但对于某些作业来说,则可能是主要的预防措施。个体防护用品主要包括 工作服、帽、鞋、手套、口罩、面具、眼镜、耳塞、耳罩等。根据接触有害因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当工人工作的车间或地点空气中有有害物质(毒物或粉尘)且暂不能达到“标准”的要求,或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必须进行检修操作时,则工人应佩戴有效的呼吸防护器(防护口罩或面具)。口罩要求过滤效率高,透气性能好,应与面部紧贴,不使漏气,不影响视野,佩带方便,易于清洗。当作业环境空气中粉尘或毒物浓度很高,或进入缺氧的场所,或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应使用供氧式或蛇管送风防毒面具或头盔。所有呼吸防护器均应定期检查,防止破损及滤料失效。

(4) 卫生保健措施: 各车间要根据生产特点,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建立卫生制度。车间安全员经常对工人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教会自救互救措施,使安全操作规程真正贯彻落实。

定期进行车间空气中有害因素的检测,以揭示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和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以便督促生产部门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根据测定的结果还可对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卫生学评价。对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进行系统的动态测定,结合工人健康检查的资料,确定剂量-效应关系。这是制订和修订卫生标准的依据,也是采用生物监测项目的基础。工矿企业应有专门人员进行环境检测工作,卫生部门应给予技术指导,并实行卫生监督。

健康检查,一般包括就业前、定期及病后复工前的检查。就业前健康检查的目的是发现就业禁忌证,确定受检者的健康情况是否适合于从事具有特定职业危害的工作。定期健康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工人在从事某种作业的过程中,健康状况有无改变,以便及时发现有害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早期诊断职业病。对已诊断职业病的工人要根据国家法令,及时调离接触粉尘或有毒物质的作业,合理安排休息,及时治疗。病后复工前检查是了解该工人劳动能力的恢复状况以及是否适合从事原来的工作。健康检查的内容有一般体格检查(包括必要的功能检查)和特殊检查。应尽可能检查全面,但又要有重点。特殊检查的内容可根据接触有害因素的种类而定,检查项目包括血、尿等生物材料中的毒物含量分析。定期健康检查的间隔时间应根据职业危害的严重性加以规定。

保健食品的供给是对接触有害因素工人的一项辅助性保健措施。保健食品的作用在于适当地补充营养,根据所接触有害因素的性质,有选择地补充某些特殊需要的营养素或物质。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保健措施,应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安排好夜班工人的休息睡眠等生活,组织好有益身心健康的业余文化生活,做好季节性多发病的预防。厂矿企业的卫生部门还应与工会密切配合,根据不同工种的需求适当安排必要的康复疗养或休养机会。这些都对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6177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