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甲甲醚(ClCH2OCH3)和双氯甲醚 (ClCH2OCH2Cl)均为无色液体。氯甲甲醚分子量80.5,比重1.074,沸点59.5℃,蒸气压21.33kPa。极易挥发,遇热水和乙醇溶液后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溶于乙醇和丙酮。工业品的氯甲甲醚中含有0.5~7%的双氯甲醚,前者在高温空气中分解后也可合成双氯甲醚。双氯甲醚分子量114.97,比重1.315(20℃),沸点106℃,在潮湿空气中则较为稳定。在实际生产中氯甲甲醚与双氯甲醚较难分离。氯甲甲醚主要用于生产离子交换树脂以及用作氯甲基化剂的原料。双氯甲醚主要用于生产八氯二丙醚,后者为一种驱蚊剂,曾用于蚊香生产等。
氯甲甲醚和双氯甲醚对皮肤和结膜有强烈的刺激性。人接触9.87mg/m3浓度的氯甲甲醚,眼和咽喉有轻度刺激;达到98.7mg/m3时即不能忍受。由于该类化合物在细胞内或表面分解,放出氯化氢或甲醛,可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一次吸入量稍多即有剧咳、气急,甚至短暂的哮喘发作。接触较多量后有咽喉肿痛及球结膜充血等表现。长期接触可发生慢性支气管炎,其程度与接触浓度有关; 少数有胸闷和神经衰弱综合征。患者脱离接触2~3月后症状即见好转。
氯甲甲醚和双氯甲醚都是致癌物,后者致癌作用极强。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工人接触氯甲甲醚和双氯甲醚的浓度和年限与肺癌的发生呈比例关系。除个别可疑接触者为鳞状细胞癌外,其余均为燕麦细胞型未分化肺癌。接触年限并不很长 (中值5.5年); 死亡年龄也较轻(中值48.5岁); 与吸烟之间未发现有明显关系。癌瘤发展都较快,转移也较早,可能与癌细胞类型有关。
对密切接触氯甲甲醚或双氯甲醚者均应每半年进行预防性体检和肺部X线检查一次。用痰细胞检查诊断的肺癌中,燕麦细胞型未分化癌占36%。用此法作肺癌早期诊断,可3~6个月普查一次,以争取早期手术根治。
车间空气中氯甲甲醚最高容许浓度为0.5mg/m3(苏,1972),双氯甲醚阈限值为1mg/m3 (TLV-TWA,美,联苯-联苯醚中毒
联苯-联苯醚是26.5%联苯[(C6H5)2]和73.5%联苯醚[(C6H5)2O]的混合物,为一种无色或草黄色的液体,有明显的恶臭。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和苯。平均分子量166,比重1.06,沸点257.4℃,蒸气压10.7Pa(25℃)。
联苯-联苯醚毒性低。但吸入其大量蒸气后仍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以及恶心,对肝、肾有一定损害; 也可发生肺泡间隔灶性增厚和渗出。长期接触的工人,多见神经衰弱综合征及食欲不振等症状; 白细胞可以增高,主要是淋巴细胞增高。少数人有皮肤过敏反应,局部充血、水肿、起疱,以后脱屑。主要予以对症和保肝治疗。
车间空气中联苯-联苯醚最高容许浓度为7mg/m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