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螫伤是指由蜜蜂、黄蜂、大黄蜂、土蜂的尾部毒刺螫入皮肤后,注入毒腺内毒素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其毒刺系一种产卵器,与毒腺相连。毒素成分复杂,不同种类蜂的毒素成分亦不同,但均含有介质和抗原物质。蜜蜂毒素含有组织胺;黄蜂毒素含有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和胆碱酯酶。每种蜂的毒素都含有蜂类所共有的抗原物质和同一种蜂所特有的特殊抗原。荧光免疫研究发现,被蜂螫伤者的血清、心脏和肾上腺中可有蜂毒抗原的抗体存在。
蜂螫伤后患处有明显灼痛和瘙痒,很快局部红肿,刺螫处有一瘀点,甚或有水疱形成。对毒素的抗原物质无特殊敏感者局部反应在2小时内消退。受一次或少数蜂刺螫时通常不引起全身症状。但受多数蜂同时刺螫可产生大面积显著肿胀,有时可引起组织坏死,偶可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许多蜂的毒素内抗原物质比其它昆虫的抗原物质更易引起强烈的立即过敏反应,比较严重的反应多见于遗传过敏性患者。全身中毒反应为发热、恶寒、头痛、恶心、呕吐、昏迷、甚至痉挛、虚脱、肺水肿、心脏和呼吸麻痹,往往数小时内死亡。
根据有蜂螫史,局部剧烈疼痛和瘙痒,较易诊断。蜂螫后,先检查患处,若发现折断毒刺,应首先拔除,再涂3%氨水;如无折断毒刺,则直接涂氨水或以1:20醋酸铝冷溶液湿敷可止痛消肿。如疼痛剧烈,亦可于患处附近的近心端皮下注射盐酸吐根碱水溶液1ml(含盐酸吐根碱0.03或0.06g),止痛效显。此外,局部可敷冰袋,口服抗组织胺药和止痛药。对于有休克等严重反应者应迅速抢救,需即刻皮下注射0.3~0.5ml肾上腺素(1:1000水溶液),需要时稍后肌肉注射1ml肾上腺素1:500油剂,亦可用氢化考的松100~200mg静脉滴注。对有其他中毒反应者,则对症处理。养蜂人工作时应戴好面罩及手套,切勿随意捕蜂以防蜂被激怒而刺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