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皮炎芽生菌病

皮炎芽生菌病
 
摘要: 皮炎芽生菌病系由皮炎芽生菌引起的一种以侵犯肺、皮肤和骨胳为主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主要流行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非洲、南美。欧洲和亚洲少见。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多在20~50岁间,男性劳动人民多见。

皮炎芽生菌病系由皮炎芽生菌引起的一种以侵犯肺、皮肤和骨胳为主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主要流行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非洲、南美。欧洲和亚洲少见。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多在20~50岁间,男性劳动人民多见。传染来源是带菌的土壤,通过呼吸道引起肺感染,少数可以由破损皮肤接触带菌污染物引起原发性皮肤病,然后通过血循环扩散。狗和马等动物亦可被感染。根据传入途径和发病部位,本病临床表现可分三型:

(1) 原发性肺型: 开始有干咳、胸痛、低热等轻度呼吸道症状,日久病情加重,出现脓痰或带血痰液,体温升高,乏力,气急、盗汗或伴发胸膜炎,纵隔淋巴结肿大。

(2) 原发性皮肤型: 通过损伤的皮肤(包括肉眼看不清的损伤)在接种处产生丘疹或结节,以后化脓,近部淋巴结肿大,好发于暴露部位,预后良好。此型比较少见。

(3) 播散型: 多数从肺、少数从其它部位通过血循环散播到皮肤、骨胳、脑或其他部位,但消化道很少被侵犯。皮肤损害开始可以是丘疹或结节,以后化脓破溃,形成溃疡。在溃疡的边缘再出现丘疹、结节和化脓,不断向周围扩大,边缘高起约1~3mm,逐渐向中央倾斜,色暗红,压之有少量脓液流出,查菌阳性。同时损害中央部分逐渐愈合,留下萎缩性疤痕,类似疣状皮肤结核。继发损害较大较多,可有全身性症状。脊柱骨,肋骨、胫骨、股骨常被侵犯,表现为骨髓炎、骨膜炎,甚至化脓性关节炎,有痛和功能性障碍。脑脓肿和脑膜炎,肝、脾化脓性肉芽肿及前列腺炎等也常有发生。

病理变化为化脓性肉芽肿,在巨细胞或微脓肿内可见厚壁的芽生孢子,伴嗜中性粒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浸润和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脓液、痰或脑脊液直接镜检可见厚壁、圆形或卵圆形、8~15μm直径的芽生孢子、芽颈粗,单芽生,胞浆内有少数颗粒,无荚膜。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上培养,25℃,10天后开始生长,典型菌落为白色短的绒毛状菌丝,边缘整齐,背面为棕黄色。镜检见1~2μm宽的分隔菌丝,在分生孢子柄的顶端可见单个,3~5μm大小,圆形或梨形小分生孢子。

原发性皮肤型可以通过手术或激光去除。原发性肺或播散性病例,可采用两性霉素B、二羟茋脒、5-氟胞嘧啶、克霉唑、酮康唑等,但疗效均不理想。播散性病例预后不佳。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760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7
  • 更新时间: 2012-12-17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