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As)有灰、黄、黑色三种同素异形体,灰色晶体具有金属性。分子量74.92,熔点814℃,615℃升华。砷在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或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砷(As2O3,又称白砒或砒霜)。砷可用于制造药品和农药、铜或铅的合金、半导体材料等。其无机化合物如三氧化二砷、五氧化二砷、砷酸盐、亚砷酸盐、三氯化砷、雄黄(AsS)、雌黄(As2S3)等,分别用于种子消毒,杀虫,木材防腐,玻璃脱色,和用作颜料等。自砷硫铁矿(FeAsS)、辉钴铁矿 (CoAsS) 中提炼砷、或自含砷的矿石中提炼铅、锡、锌、铜、铝等多种金属时,作业场所的粉尘和烟气中均可有三氧化二砷。此外,含砷的各种冶炼炉渣、金属制品、粗硫酸、盐酸、电石等,在接触水分或新生态氢时,均能释放出砷化氢气体。对从事金属冶炼、酸洗、电镀、电解、蚀刻、蓄电池充电以及用电石产生乙炔等作业的工人,皆有引起意外中毒的危险。
砷化合物可经胃肠道、呼吸道或皮肤吸收。在体内有明显蓄积作用。主要随尿排出,其次经胆汁排出,并可由汗液、乳汁、毛发、指甲排出少许。但毛发、指甲中含砷水平远高于其他组织。正常人尿、毛发、指甲的含砷量随地区和饮食等的差异而有很大不同。因此国内尚无统一的尿砷、发砷正常值。
元素砷及其硫化物(雄黄、雌黄)不溶于水,故毒性极低。砷的氧化物和盐类为水溶性,故毒性高。三价砷化物的毒性大于五价砷化物。人口服As2O3的中毒剂量是5~50mg,致死量小于200mg,但个体敏感性的差异颇大。砷化合物对巯基有特殊亲和力,可抑制丙酮酸氧化酶活性,干扰氧化磷酸化过程,从而影响细胞正常代谢。砷化合物尚能直接损害毛细血管而增加其通透性; 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在生产中罕见。大量吸入砷化合物粉尘首先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患者出现流涕、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继而可发生呕吐、腹痛和腹泻。生活性中毒较常见,口服后0.5~4小时发生剧烈腹痛、呕吐和腹泻,严重时出现脱水和休克。此外还有烦躁不安、谵妄、抽搐,以至昏迷。待胃肠道症状好转后可发生多发性神经炎、中毒性肝病、皮疹及色素沉着,指(趾)甲出现白色横纹。吸入砷化氢引起急性中毒可产生严重溶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中毒见于长期吸入砷化合物粉尘者。临床表现开始为无力、厌食、恶心,有时呕吐、腹泻。随后发生结膜炎和上呼吸道炎,常有鼻中隔穿孔和皮肤病变,如湿疹、溃疡、色素沉着、手掌和足跖过度角化、毛发脱落。指(趾)甲变薄而脆,有白色横纹。最后发生多发性神经炎,轻症为四肢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或灼痛,重症可有运动障碍。有时可有肝损害和轻度贫血。局部长期接触砷化合物可引起皮肤癌。国外有引起肺癌的报告,但发病率甚低。我国云南箇旧锡矿最近报道,该矿近年来肺癌发病率较高,据认为与工人长期接触矿石中的砷有关,尚待进一步证实。诊断除接触史及临床表现外,尿砷及发砷均远高于当地正常值。
特效解毒药有二巯基丁二酸钠、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丙醇等,可用以驱除体内砷。皮炎可外用5%二巯基丙醇油膏和可的松软膏。
车间空气中三氧化二砷及五氧化二砷最高容许浓度为0.3mg/m3。
![]() |